科技日报记者 张盖伦
4月19日上午,“共橡自然 迎豹回家”共同行动在房山区窦店镇窦店集体林场拉开帷幕,京冀晋三地携手生态保护修复,共建生物多样性之都。铲土造坑、培土围堰、提水浇灌……一个多小时的劳动后,大家共补植栎树1500株,为“三北”工程区域增添了一抹新绿。
华北豹是世界珍稀濒危物种、我国一级保护野生动物,更是中国特有的豹亚种,曾广泛分布于华北地区的山地森林生态系统。由于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丧失,种群数量急剧下降,现存个体仅零散分布于河北蔚县、山西和顺等地,北京已多年未见确凿记录。作为华北森林生态系统的顶级捕食者,华北豹不但在维持生态平衡中发挥着巨大作用,其种群动态也直接反映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重要指示物种。
近年来,随着北京门头沟、房山等地的生态修复工程推进,森林覆盖率和有蹄类动物数量逐步回升,为打通华北豹的“进京路”创造了适宜的生境条件。
启动仪式上,北京市园林绿化局二级巡视员王小平指出,华北豹如果能回到北京,将是北京生态建设的一个标志性事件。这表明北京的生态系统将变得更稳定、更可持续、更健康、更多样。
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代表处首席代表赵中华表示,北京是生物多样性保护之都、国际交往中心,发起这样一个重要的活动具有非凡意义。项目取得圆满成功将为世界各地的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宝贵经验。
据介绍,共同行动将打出“组合拳”,推动华北豹种群及其生态系统的整体恢复。在栖息地改造方面,将在京冀晋三省市交界的华北豹生境廊道和栖息地区域补植栎类等乡土阔叶乔木树种共计1000万株,构建针阔混交林生态系统,优化现有林地的林分结构和林下植被。栎类的橡子可以为狍子、野猪等华北豹的主要猎物提供重要的食物来源。栎类森林的结构复杂性和稳定性也有助于生境廊道的修复,为华北豹及其他野生动物提供更适宜的栖息环境。此外,三地还将对华北豹的4条生境廊道和5个栖息区域进行联通和修复,减少人为干扰,促进种群交流。在猎物种群管理方面,系统监测狍子、野猪等种群动态,采取针对性措施保障食物资源稳定。针对华北豹保护,三地还将共同加强野外巡护和执法,运用卫星追踪和红外相机等技术实施个体监测。共同行动还注重社区共管,引导当地居民参与保护工作并发展生态产业,同时开展自然教育活动提升公众保护意识,最终实现生态保护与社区发展的协调统一。
京冀晋三地林海相连、草木相依,华北豹作为旗舰物种,其生存和繁衍依赖于完整的生态系统,包括充足的猎物资源、适宜的栖息环境等。三地在华北豹保护方面各有优势和特点,具有很强的互补性。北京依靠科研力量提供技术支持和政策指导。河北在栖息地保护和监测方面有着扎实的基础。山西作为华北豹的重要分布区,在种群调查和保护等方面积累了大量的实践经验。三地联动可以实现资源共享,提高工作成效。
此次共同行动除了京冀晋三地政府部门主导外,还创新吸引公众参与,构建了“政府主导、企业支持、民间团体组织推动、公众参与”的四方联动机制。
“迎豹回家”项目由全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中国林学会指导,北京市园林绿化局、河北省林业和草原局、山西省林业和草原局主办,中国绿化基金会、北京林学会、河北省林学会、山西省林学会、北京市企业家环保基金会带豹回家专项基金、世界动物保护协会、北京快手公益基金会发起,房山区园林绿化局、窦店集体林场承办,北京林业大学、北京师范大学、林木资源高效生产全国重点实验室、北京生态文化协会、世界自然基金会、安徽徽联慈善基金会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