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10千伏851八南线114号杆后故障,两秒内处置完毕,供电正常。”4月8日,山西长治上党区境内发生雷暴大风降雨天气,导致该区域内10kV851八南线部分区域故障,当地电力部门提前通过为线路安装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实现线路故障“秒级”处置。
这是山西省首批搭载了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的配网线路,将以往10千伏线路故障隔离和非故障自愈速度从“分钟级”切换到“秒级”。
据介绍,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这是一种全新的智能型自动化保护装置,该装置通过线路开关之间的保护配合就地快速完成故障隔离与非故障自愈,具有开关次数少、恢复供电时间短的优势。
今年3月底,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在长治黎城10千伏532古城线、上党10千伏585城西I回线等4条线路试点投运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进一步提升配电网供电可靠性。
“以往的线路故障处理需要将故障点信息通过通信回传至主站,主站进行识别后再发出故障处理策略。这样一来一回,故障处理时间长,故障识别范围也不够精准。”国网长治供电公司配电网运维人员尹昕介绍,“配备了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的线路,故障处理速度从10分钟缩短至2秒,并且能精准定位故障区间,大大提升了配网线路的供电可靠性。”
此次投运的搭载了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的线路是山西省电力公司在长治的一次成功示范。随着这一新技术的推广,山西省的配电网故障处置更精准,故障停电范围更小,供电可靠性更高,进一步提升用电客户的电力获得感。
为确保此项新技术运用万无一失,国网长治供电公司在装设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装置的同时,保留了线路原来的集中型故障处置策略作为新技术的备用,为线路的故障处置设置了“双保险”。
今年3月初,国网山西省电力公司在长治供电公司启动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线路试点建设工作。长治供电公司先后克服设备配置不统一、设备运行情况差异化、技术调试无例可循等困难,创新制定《自适应智能型FA测试作业指导书》《自适应智能型FA测试大纲》《自适应智能型FA管理规范》等系列方案,为山西省全面推动配电线路自适应智能型馈线自动化提供了解决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