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山子石化稳产增效成果显著 

2025-04-23 18:28:2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通讯员 马晓娟 姚毅超 曹蕾 科技日报记者 朱彤

4月23日上午,在中国石油独山子石化公司炼油一部碳二回收装置区,工艺工程师吴隆庆正在仔细检查关键仪表设备的运行情况。

吴隆庆介绍,该装置自2024年9月一次开车成功以来,让每滴资源“颗粒归仓”,不仅创造了经济效益,还有效降低了污染物、二氧化碳等废气排放。

今年以来,独山子石化炼油可比综合商品率持续领跑中石油炼化企业。一季度,独山子石化加工原油189.5万吨,生产乙烯51.96万吨、尿素22.9万吨、新材料22.04万吨,高端产品占比突破63%。重点监测的炼油化工技术经济指标,多项保持领先。

生产经营质效有效提升的背后,新建成投运的重点工程项目功不可没。除了碳二回收装置外,2024年完成的聚丙烯装置235线改造、聚苯乙烯新材料开发适应性改造等项目保持高效运行,大幅提升了聚丙烯产品的种类、产能和生产灵活度,为提质增效注入全新动力。热电厂动力站煤电机组改造项目,让机组高效运行周期延长20天,煤炭、蒸汽、电力与新水消耗持续下降。炼油能效提升项目涉及蒸馏、焦化、加氢裂化等11套装置,有效降低了这些装置的燃料气、蒸汽等消耗。独山子石化以“经营精打细算、生产精耕细作、管理精雕细刻、技术精益求精”的“四精”理念为引领,深化“六优化一控制”生产经营策略,在保持装置稳产高产的同时,动态调整产品结构,紧密衔接产销链条,系统推进生产优化与降本控费。通过RTO(实时在线优化系统)信息化手段精准调控裂解深度、强化原料优化控制,为乙烯、丙烯等关键产品增产提供坚实保障,两套乙烯装置乙烯日产量连续6个月保持4000吨以上,创历史新高。创新构建“生产异常标准管控体系”,形成“监测—预警—处置”的闭环管理机制,生产波动频次同比下降33.3%。聚丙烯、丁苯橡胶、全密度聚乙烯等关键装置的单耗达近3年同期最优。

独山子石化坚持创新驱动,把科技创新作为效益增长的重要引擎。2024年,在国内首次用气相法工艺生产出聚烯烃弹性体(POE),并实现量产。一季度,POE产量突破万吨。

据悉,下一步,独山子石化将坚持以“创新驱动、绿色转型、价值引领”为主线,锚定全年生产经营目标,持续推进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