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景德镇开幕

2025-04-24 09:49:0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4月23日,“2025未来地球:科学与应用大会”在江西省景德镇市开幕。大会以“未来地球与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为主题,来自中国科学院、中国工程院及国内高校和科研机构20多位院士、800余名专家参会,共同探讨地球系统科学在未来的应用前景与发展机遇,为推进全球治理和可持续发展贡献智慧与力量。

本次大会由“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以下简称中委会)主办,中山大学大气科学学院、“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秘书中心(中国)、中国气象服务协会、江西省气象局、景德镇市人民政府等单位承办。

中委会主席秦大河院士在开幕式致辞中介绍,未来地球计划全球研究网络已有6个落户中国。从冰冻圈监测到生态保护,从城市健康到粮食安全,水-能源-粮食关联研究转化为政策实践;与地方政府合作的气候适应试点等等,惠及成千上万的城乡居民。他表示,未来地球计划的使命是重塑人类与地球的关系——敬畏自然、担当责任、唤醒文明自觉。愿今日共识化为积极行动,为建设青山绿水的美丽家园而奋斗。

中国气象局局长陈振林表示,气象科学是地球系统科学的重要组成,与应对气候变化、生态文明建设关系密切,也是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的重要保障。多年来,中国气象局始终把增加气候变化科技服务供给,为全球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中国智慧作为重要职责和重点工作,有力支撑国家应对气候变化和“双碳”战略实施,积极参与和引领全球气候治理,多措并举助力生态文明建设和绿色低碳发展。希望以此次大会为契机,加强跨学科合作,强化交叉融合创新,推动产出更多新技术、新成果。中国气象局将与江西省政府持续深化合作,助力打造美丽中国“江西样板”。

世界气象组织主席阿卜杜拉·艾哈迈德·阿尔曼杜斯在视频致辞中对“未来地球计划”中国委员会取得的成就表示高度认可。他表示,中国不仅通过其广泛的地面站和气象卫星网络在加强世界气象组织的全球基础设施方面发挥了关键作用,在多灾种预警系统和国家温室气体监测系统建设方面也取得了成功经验,这些努力为其他会员国落实世界气象组织决议和倡议提供了典范。

开幕式后,大会来到特邀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符淙斌作题为《地球系统科学的发展与全球变化国际大科学计划》的报告;中国科学院外籍院士陈德亮作题为《复杂的地球系统:韧性和临界》的报告;中国工程院院士张小曳在主题报告中分享了对形成我国气候变化研究独立叙事的思考;中委会主席秦大河在主题报告中介绍了未来地球计划与冰冻圈科学的发展。

未来地球计划是一项由国际科学理事会和国际社会科学理事会发起,联合国教科文组织、联合国环境署等组织共同牵头组建的大型科学计划。此次大会期间,还将举办30余场分会,设立科学界、决策者、企业界、新媒体、青年学者和女科学家研讨交流专场,涵盖人工智能、低空经济、气候变化适应与应对、生态修复与治理、人工影响天气等多个热门议题,为与会者提供全方位、多层次的交流平台。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