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4月24日,正值第十个“中国航天日”,航天嘉年华活动在哈尔滨工业大学(以下简称哈工大)校园火热开展。校园主街上,航天学院团委推出“深空启航计划”,学生通过空间机械臂挑战、火箭燃料配比实验等游戏学习航天知识;游泳馆门前,学子们以大地彩绘形式勾勒出中国空间站、嫦娥探月等航天史诗;校园上空,长征八号甲运载火箭模型升空、多级分离演示与无人机特技飞行引爆欢呼,沉浸式展现航天工程魅力。
“随着人类深空探测从短期科考向长期驻留的战略转型,月球基建已成为大势所趋。”哈尔滨工业大学航天学院大三学生李茂国说,两年前,他和十几位同学开始研发小型通用智能化月面基建工程系统,如今他们设计的机械臂末端快拆接口和通用智能月面工具箱,可以相互智能配合,适应月面基建的高复杂度作业任务。
“我们将继续优化项目,希望这个技术能够真正运用于我国航天事业。”李茂国告诉记者,学校学院高度重视学生科创工作,助力学生创新梦想生根发芽。
从神舟一号到神舟二十号,中国空间站建设的每一步,哈工大勇担航天第一校“尖兵”使命,以一大批硬核技术、硬核人才为神舟、神箭全程护航。
哈工大数百项科技成果助力载人航天:联合研制的问天舱小机械臂多次支持航天员圆满完成出舱活动;研制的舱外航天服关键部件全力保障航天员生命安全;攻克空间站交会对接难题,确保空间对接任务万无一失;应对空间站碎片撞击挑战,提升飞船计算机核心器件可靠性;延长空间站“空调系统”工作寿命助力问天、梦天实验舱成功转位;助推长征火箭总推力破千吨;为长五穿上“热防护服”;保护长七“心脏”和“血管”;解决火箭极端工况下阻尼减振难题……哈工大先后荣获中国首次载人航天飞行协作贡献奖,中国载人航天突出贡献集体等多项荣誉,一大批杰出航天校友用奋发作为诠释载人航天精神,书写新征程卓越答卷。
(哈工大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