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沪”创“新”!上海市检察院发布知识产权白皮书

2025-04-26 20:25:36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4月26日是第25个世界知识产权日。来自上海市检察院发布的中英文版《上海知识产权检察白皮书(2024)》显示,2024年上海检察机关受理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案件1744件3774人,案件数和涉案人数同比分别上升27.4%、34.3%,总体案件受理量接近历史最高值;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整体上呈现轻罪化特点;聚焦人工智能等高科技领域,加强知识产权司法保护,上海司法一直探索中。

上海A智能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A公司)系研发人工智能处理器的企业。被告人郭某系该公司联合创始人、股东和前CEO。2022年9月至11月,郭某为在与A公司谈判时增加筹码,以及离职后使用公司相关代码,利用其职务之便,多次违反公司保密规定,绕开服务器安全管理设置,擅自将公司保密服务器中存储的密点代码相关文件,非法复制并传输至其个人电脑后,上传至其个人网盘内。经评估,涉案2项技术信息的合理许可使用费共计人民币230余万元。

据上海市检察院知识产权检察部主任谢飞介绍,综合分析检察机关审理的案件发现,无痕化的技术手段被更加广泛应用。犯罪行为人实施侵犯知识产权的犯罪手段更加具有技术性、隐蔽性。一是从传统的制售与注册商标完全相同的商品,转向制售非标产品。二是无痕化的技术手段被用于隐匿罪证,案件查办挑战显著增加。

记者了解到,各类侵犯知识产权犯罪中,侵犯商标权类犯罪仍是主要犯罪类型。全市受理侵犯商标权类犯罪案件1490件3162人,占刑事案件首位,案件量占比达92.1%。其中,销售假冒注册商标的商品罪1001件1994人,居侵犯知识产权各罪名首位;假冒注册商标罪408件949人,非法制造、销售非法制造的注册商标标识罪81件219人。受理侵犯著作权类犯罪案件98件236人,其中,侵犯著作权罪79件202人,销售侵权复制品罪19件34人。受理侵犯商业秘密罪29件53人,案件数较2023年增长20.8%。随着全市商业秘密刑事案件提级管辖机制正式确立,整体案件量呈上升趋势,尤其是关键技术、新兴业态等领域成为案发重点,涉及人工智能、能源技术、人工钻石培育等。

此外,知识产权检察综合履职案件增长明显。上海市检察机关办理综合履职案件459件,同比增长267.2%。其中,刑事类案件衍生不起诉后反向移送行政处罚337件、提起刑事附带民事诉讼80件、民事监督9件、行政公益诉讼2件;民事类案件衍生综合履职案件28件,其中办理刑事立案监督1件。综合履职形式从既往以行刑衔接为主,逐步拓展到刑事附带民事诉讼、民事监督、公益诉讼等多种样态,体现知识产权领域“四大检察”综合履职均衡发展良好态势。

针对这些特点,检察机关强化关键技术、重点领域知识产权犯罪打击力度。强化提前介入、引导侦查以及在证据审查、法律适用方面的督办指导,成功办理了一批新型、疑难、有影响力的案件。

(主办方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