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杨雪
五一节前,在广西壮族自治区河池市东兰县的大山坳里,村民们正在抢收岩黄连。过完五一,地里就要种水稻了。“中草药种植人工使用多,机械使用少,是劳动密集型产业,很适合发动村民种植。每户种中药材1—5亩,用自己的农家肥,成本低效益好,是适合乡村振兴的好产业。”东兰县中医药发展中心主任黄金丽介绍。
东兰县位于广西西北部,毗邻著名的巴马长寿之乡,是中药材种植的“风水宝地”。然而,以前村民种植中草药面临的最大问题是不知道种什么、没有种植技术、加工销售难。“我们利用基地+合作社+农户的种植模式,采取中药材和作物轮种的方式,解决了村民种植中药材的后顾之忧。”广西中小企业联合会会长、广西河丰药业有限责任公司创始人、福旺国医堂创始人唐恢天说。除了提供专业栽培技术和加工,他们还保价收购,为村民兜底。
目前,唐恢天带领村民在东兰县东兰镇板逢村、弄伦屯、巴图屯等示范基地完成了3000亩中草药种植,主要种岩黄连、山乌龟、肿节风、百部、天冬。这些中药材长势很好,产量可及,效益明显。
据介绍,当前东兰县中草药产业蓬勃发展,全县中草药种植面积达17万亩。以河丰药业为例,其每亩租金600—1000元,每年付给村民土地租金180万元;每年聘请约24000位村民务工,村民每年务工收入1.5万—2.5万元,带动贫困户700多户。
作为革命老区,东兰是广西农民运动的发祥地和右江革命根据地腹地。依托丰富的红色旅游和生态资源,东兰县已创建广西全域旅游示范区,入选广西首批红色旅游融合发展试点单位。从山林药香到文旅新景,这片红色故土正以创新的面貌、崭新的姿态释放着乡村振兴的蓬勃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