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卫生健康委:关爱劳动者,应对职业健康新挑战

2025-04-28 20:04: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佳星

“与工作相关的肌肉骨骼疾病、精神和行为障碍等职业健康问题已成为当前我们亟须应对的新挑战。”4月28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在“五一”国际劳动节前夕召开新闻发布会,介绍关爱劳动者职业健康有关情况。国家卫生健康委职业健康司副司长李军表示,为有效应对挑战,国家卫生健康委会同有关部门对职业病目录进行了调整,新增了职业性肌肉骨骼疾病以及职业性精神和行为障碍两个职业病类别,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将于8月1日起正式施行。

我国是世界上就业人数最多的国家。近年来,新的就业形态不断形成,劳动者所处的工作环境和所面临的健康问题更加复杂。如何更加有效地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防治职业性疾病?

善用新型防护技术

“2024年,我们组建了3000多支技术团队走进了6万多家中小微企业,指导他们开展职业病危害因素的辨识、告知、培训和治理,规范做好防护用品的配备使用。”李军介绍,中小微企业职业健康自我管理能力大大增强。

“一些防护技术具有创新、智能、高效、节能优势,我们遴选了64项防护技术,在矿山、冶金、化工和机械制造等行业进行推广。”李军说,新技术帮助企业进一步改进防护措施,提升防护效果,对保护劳动者职业健康发挥了积极作用。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实施了职业病危害专项治理,针对部分企业存在的粉尘、化学毒物、噪声等职业病危害超标等问题,进行指导督促,要求企业落实工程防护措施,升级改造职业病设施设备,使危害因素的强度、浓度达到标准要求。截至目前,已经有17万多家企业完成了治理任务。

为了让更多基层人员掌握健康职业技能,国家卫生健康委与全国总工会今年还将联合举办全国职业健康职业技能竞赛,内容包括“理论知识+实践操作”,考核参赛人员对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规范、专业知识、操作技能等方面的掌握和熟练程度。

新增职业病种关注心理健康

即将施行的新版《职业病分类和目录》新增了腕管综合征和创伤后应激障碍两个职业病种。中国疾控中心职业卫生所所长孙新解释,职业性腕管综合征是职业性肌肉骨骼损伤疾患的一种,这类疾病主要是在工作场所中长期受力、重复劳动等导致肌肉、骨骼、神经系统损伤。如生产流水线上的装配工由于手腕部长时间重复作业引起手部正中神经区域出现运动障碍等。

4月3日发布的《职业性腕管综合征诊断标准》明确,用人单位要改进工艺技术和装备,减少劳动者手腕部重复作业和用力操作的时间、负荷和频率,及时进行健康检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安定医院院长王刚表示,创伤后应激障碍是在严重创伤事件之后出现的一系列心理和行为症状,如灾难性场景在脑海中反复出现,产生易怒、睡眠障碍、记忆力障碍甚至肌肉酸痛、心悸等症状,严重影响到了劳动者的工作、生活和社交能力。参与抢险救灾的公安干警、医护人员和消防人员是需要重点关注的人群。

4月3日发布的《职业性创伤后应激障碍诊断标准》要求,用人单位须在平时做好心理危机干预预案,配备心理测量、放松训练等设备。应激障碍者如果症状难以缓解需接受精神科医生、心理治疗师的专业帮助。

今年4月25日至5月1日是全国第23个《职业病防治法》宣传周,主题是“关爱劳动者心理健康”。王刚表示,在职业人群中,焦虑、抑郁是比较常见的问题。绿色植物、香薰精油、捏捏乐等良性的正向感官刺激有利于情绪管理。

此外,国家卫生健康委印发了职业人群心理健康促进指南,并将于5月1日开通全国统一的心理援助热线“12356”为劳动者的心理问题提供咨询服务。

责任编辑:郭炘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