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添福 记者 王菲
4月28日,记者从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召开的青海省古树名木保护工作情况新闻发布会上获悉,该省现存并登记入库的古树名木数量1332株,其中,树龄500年以上的国家一级古树50株。目前,该省搭建跨学科专家咨询交流平台,“因树制宜”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咨询和技术支持。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党组成员、副局长赵海平介绍,截至2025年,青海树龄千年以上的古树有3株,其中,海东市民和县峡门镇的花叶海棠,估算树龄在1402年左右;海东市民和县川口镇的国槐,估算树龄在1402年左右;海东市乐都区芦花乡的花叶海棠,估算树龄在1014年左右。
青海省林业和草原局生态保护修复处(荒漠化防治处)处长马建平表示,该省强化保障支撑,联合科研机构,搭建跨学科专家咨询交流平台,定期组织古树保护技术研讨与经验分享会,为古树名木保护管理提供科学咨询和技术支持,提高古树名木科学保护水平。
针对不同树龄、树种的古树名木,青海省林业草原规划院院长尚永成说,当地制定“一树一档,一树一策”的措施,从树种角度出发,针叶树种养护时注重排水透气,施专用肥;阔叶树种对肥力和水分需求高,需勤浇水与施肥措施并举。而对一级古树、名木等珍稀濒危树种,当地加强巡查监测频次,除常规养护外,建立“一树一档”,若出现生长异常,便邀请专家会诊,制定救助方案,及时进行抢救复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