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青海流域地震次生灾害预测模型及危险性评价研究获新进展

2025-04-29 20:13:3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添福 记者 王菲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4月28日发布消息,青海省地震局的研究团队系统研究了黄河青海流域内10条断裂活动特征,并聚焦潜在震源区范围及最大震级,提出了针对地震次生灾害的全概率理论耦合的地震动预测模型和危险性评价方法。

青海地处青藏高原又是三江源头,地震构造复杂,东部沿河流域人口稠密,开展社会生产和重大工程地震及其次生灾害研究非常重要。

日前,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组织专家对青海省地震局承担的重点研发与转化计划项目“黄河青海流域未来强震危险性及其次生灾害对生态和高质量发展的影响研究”进行验收与成果评价。专家组认为,该成果具有重要科学价值和应用前景,整体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项目负责人、青海省地震局正高级工程师李智敏介绍,研究团队还采用Newmark模型等技术,对黄河青海流域龙羊峡—刘家峡河段滑坡风险进行系统性评估;采用“极限平衡法+强度折减法+Flac3D数值模拟+多概率地震与暴雨耦合失稳评估”等新技术,评估了12个具有危害性的大型滑坡体在不同强度地震下的失稳危险区范围,结合承灾体特征提出针对性抗震与避让措施。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社会发展科技处工作人员表示,该项目以新兴数字技术赋能地震科技创新,为现代智慧防震减灾注入了新动力,对保障黄河青海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实施及黄河上游重大工程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