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暨压实依托单位主体责任工作会议召开

2025-04-29 15:48:4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操秀英

近日,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以下简称自然科学基金委)在北京召开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动员部署会暨压实依托单位主体责任工作会议,部署2025年科学基金项目评审工作,引导科技界正确认识人才类项目的本质属性,推动破解人才项目“帽子化”问题,巩固深化评审专家被“打招呼”专项整治,盘活项目结余资金,规范经费使用管理,提高科学基金资助效能,确保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

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书记、主任窦贤康强调,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作为支持基础研究的主渠道,要立足新时代,把握新定位,担当新使命,锚定2035年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重点回答好两方面重大问题。在增强我国原始创新能力方面,落实教育科技人才一体发展战略,鼓励自由探索,稳固资助基础研究的“基本盘”;深化人才类项目改革,强化基础研究人才培养;探索建立非共识项目遴选资助机制,对创新性强、风险高、争议大的思想及时进行支持,推动原始创新和颠覆性创新;进一步优化重大项目、重大科研仪器等重大类型项目支持模式,依托重大研究计划等项目,突出交叉融合,促进跨学科研究。在支撑经济社会发展方面,加强有组织的基础研究,主责承接重点研发计划和重大专项;拓展多元投入,做大做强做优联合基金,撬动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基础研究;允许央企研发机构注册为依托单位,探索科学基金对民营企业进行支持的新模式;设立面向全球的科学研究基金,开展国际科研资助,提高对外开放水平与国际影响力。

窦贤康强调,依托单位要与自然科学基金委一道,认真落实中央科技委决策部署,深入开展人才项目“帽子化”治理,推动人才类项目回归科研本来属性;按照正面引导、严明纪法、极限防守、严肃惩戒的原则要求巩固开展评审专家被“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推动形成风清气正的科研生态;建立健全结余资金盘活机制,加强项目经费规范有效管理,确保把宝贵的科技资源投向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提升科学基金资助效能,促进基础研究高质量发展,为如期实现建成科技强国的战略目标提供有力支撑。

会上,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评审专家、依托单位、科研人员等“四方主体”代表就做好2025年项目评审工作作表态发言。自然科学基金委工作人员代表倪培根表示,要像爱护眼睛一样爱护科学基金,坚决落实《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条例》《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管理办法》等规范性文件,严格履行工作人员项目评审工作承诺,严格遵守项目申请和评审有关制度,严格执行项目受理、评审、批准等项目管理程序,保证项目评审的科学性和公正性。评审专家代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黄海军教授表示,要认真学习和执行评审专家行为规范、请托行为禁止清单等制度文件,公平公正履行评审专家的评审职责,确保评审工作严谨合规,并发挥科研前瞻性和学术判断力,确保评审结果有利于最具创新活力的一线科研人员。依托单位代表、浙江大学科研院院长居冰峰教授表示,要深入理解、准确把握防范评审专家“打招呼”顽疾专项整治工作要求,坚决贯彻落实各项举措,主动作为,在项目申请与实施、支撑条件保障、科研诚信建设等方面,自觉主动承担责任,以实际行动为营造风清气正、潜心研究的科研环境贡献力量。科研人员代表、北京邮电大学张建华教授表示,严守学术底线是科研人员的立身之本,强化主体责任是净化生态的关键保障,专注科研创新是回报信任的最好方式。自己将传承弘扬科学精神和科学家精神,以身作则,严于律己,与其他科技同仁携手共同营造公平公正、清正廉洁的科研评审生态,做出经得起学术检验、实践考验和历史验证的实实在在的创新成果。

上海交通大学、清华大学、兰州大学、华中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中国科学院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等依托单位代表围绕破除人才项目“帽子化”问题,盘活项目结余资金,规范项目经费使用管理等作了交流发言。会议进行了分组交流研讨,为全面加强科学基金管理,切实提升资助效能提出了宝贵意见建议。

自然科学基金委党组成员、副主任江松在会议总结时强调,要遵循基础研究规律,科学规范组织评审,筑牢基础研究发展的知识根基,深化人才评价机制改革,推动人才类项目回归项目属性,筑牢基础研究发展的人才根基,严守评审纪律要求,切实维护评审公正,筑牢基础研究发展的生态根基,加强经费监管,规范经费管理使用,筑牢财政经费有效使用的制度根基,要严格落实各项评审要求,以科学的价值导向、规范的工作流程、公正的评审原则高质量完成2025年评审工作。

(自然科学基金委供图)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