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4月27日,由农业农村部科技发展中心组织的“白羽肉鸡健康高效立体养殖模式创建与关键技术研发应用”项目成果评价会在北京举行。由中国科学院陈化兰院士领衔,中国工程院任发政、康相涛等七位院士专家组成评价组,经严格质询和系统论证一致认为,该成果创新的“环境精准调控-无抗饲料研发-数智化管控”三位一体的立体养殖技术体系,成功突破高密度养殖关键技术瓶颈,标志着我国白羽肉鸡养殖构建起领先的技术模式。
鸡肉是我国仅次于猪肉的第二大肉类产品,约占居民肉类消费总量的21%,为居民蛋白质摄入提供关键保障。我国实现“吃鸡自由”,白羽肉鸡产业功不可没。据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白羽肉鸡出栏量超115亿只,产量2032万吨,分别约占我国肉鸡出栏量和鸡肉总产量的78%和82%。
专家组指出,由中国农业科学院北京畜牧兽医研究所张宏福团队完成的该成果,系统揭示了白羽肉鸡高密度养殖环境生理机制,创建天然功能成分标准化制取工艺以及成套中兽药应用方案,嵌入实感温度模型的智能环境控制器、菌-酶协同的高效无抗饲料配制技术等,形成了可复制的立体养殖中国方案。其中白羽肉鸡数智化管控立体养殖成套工艺模式集成,精准环境-无抗高效饲料-数智化管控三位一体的立体养殖技术体系达领先水平。任发政表示,该成果不仅是技术突破,更是产业范式的革新,不仅解决了我国白羽肉鸡产业的“卡脖子”问题,更树立了农业科技自立自强的典范。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