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近日,国产自主工业仿真软件沙龙暨第一次《国产自主工业仿真软件发展白皮书》编制会在北京召开。百余位业内人士围绕工业仿真软件当前核心痛点、破局路径展开深度研讨,共同展望工业仿真软件前沿发展趋势,为我国工业软件产业自主创新筑基赋能。
工业仿真软件是工业软件的核心关键,是衡量国家工业现代化与科技实力的重要指标。我国拥有完备的工业体系和庞大的产业规模,但工业仿真软件市场目前仍以国外产品为主导。
为全面了解掌握我国自主工业仿真软件的发展现状,推动国产工业仿真软件的创新与应用,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于今年年初启动了《国产自主工业仿真软件发展白皮书》的编制工作。
会上正式成立《国产自主工业仿真软件发展白皮书》编委会。编委会主任、中国航天科工集团北京仿真中心原副主任朱文海围绕白皮书框架、核心内容及预期成果进行了分享,与会编委会委员进行了热烈讨论。
前沿动力科学顾问、西北工业大学副教授杨新铁提出,当前国内自主软件在底层算法与求解器方面存在的挑战及不足主要表现在精度与效率不足、多学科耦合能力弱、交叉科学方向进展滞后。
国家工业信息安全发展研究中心高级工程师戎彬深度解读了相关政策与市场机遇,强调国产工业软件应把握数字化转型与信息技术应用创新产业发展的双重红利,乘势而上实现突围。
安世亚太高级副总裁田锋则带来破局新思路,提出“技术+市场+资本”三轮驱动发展模式,倡导共建开放协作的产业生态。他认为工业软件发展应转变思维,以刚需驱动产品化,用项目攻坚特需难题。
在“仿真+AI”圆桌讨论环节,河北工业大学景国玺教授与多位行业专家,围绕人工智能赋能仿真技术、多学科协同优化、工业软件云化趋势等前沿议题展开讨论。专家们一致认为,AI将成为提升仿真软件智能化水平的核心引擎,但数据质量与算法可解释性等难题亟待攻克,需加强跨领域深度合作,推动国产仿真软件在高端制造业“落地生根”。
编委会主任朱文海总结强调,国产工业仿真软件的崛起离不开政策支持、技术创新与生态协同。未来,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将持续发挥桥梁纽带作用,推动国产仿真软件在航空航天、船舶、汽车、能源等领域实现规模化应用。
会议由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主办,中国工业合作协会仿真技术产业分会、北京华汽工程技术研究院承办。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