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4月29日,由哈尔滨创意设计中心、哈尔滨广厦学院主办的“人工智能时代剧本创新与影视制作”高端论坛在黑龙江哈尔滨举行。行业学者、产业人物与高校教育专家,围绕“技术赋能与艺术本质的深度对话”展开前沿探讨。
哈尔滨广厦学院副校长朱兴文表示,面对人工智能技术重构影视行业生态的变革浪潮,哈尔滨广厦学院构建“智能影视”“数字创意”特色课程体系,全方位培养学生技术与艺术融合的能力。学校将以本次论坛为契机,打造产教融合新范式,力求为影视行业输送既懂前沿技术又具人文审美素养的复合型人才。
在主题演讲环节,鲁迅美术学院影像艺术学院副院长薛志军教授指出,AI技术的发展让影像创作突破传统边界,算法不再只是冰冷的指令,而是成为塑造美学形态的重要力量。他结合多部融合AI技术的影像作品,分析算法如何参与叙事逻辑构建,引发在场听众对艺术创作本质的深度思考。
黑龙江省摄影家协会副主席耿洪杰教授通过实际案例,展现AI在捕捉光影细节、实现超现实场景构建等方面的突破性实践。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秘书长杜红军作为产业界代表结合当下影视行业现状,深入解读智能影视产业生态构建与商业模式革新。
本次论坛构建起“学术—教育—产业”三维对话平台,围绕三大核心议题达成重要共识:在创作层面,确立AI作为艺术创作“智能协作者”的定位,构建人机协同的新型创作方法论;在教育改革层面,提出“技术素养+艺术思维”双螺旋培养体系,发布“AI编剧实验室”“虚拟制片工坊”等教学改革计划;在产业发展层面,倡议建立智能影视工作坊,推动技术共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