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4月28日,2025北京怀柔基础教育高质量发展论坛举办。
论坛以“聚焦人才贯通培养 构建区域育人新生态”为核心主题,通过主题交流、实践分享、沙龙研讨等形式,共商区域基础教育改革路径,为怀柔教育高质量发展注入新动能。
会上,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夏文佳致辞强调,怀柔区作为北京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承载区,正以“科学+城”为定位,亟须通过教育创新培养具备贯通能力、科学素养与家国情怀的未来人才。他提出三大方向:一是深化贯通培养,推动大中小学课程衔接、资源共享,探索“科学教育+思政育人”双线并行的区域特色路径,二是强化高校联动,依托中国科学院大学等高校资源,构建“高校引领—中小学实践—社会协同”的立体化育人网络。三是优化教育生态,以集团化办学为支点,打破学段壁垒,打造“全域贯通、多元融合”的教育共同体。
中国科学院大学基础教育研究院院长陆云泉做了详细的“基础教育研究院合作中小学开展科学教育工作中的成果展示”,分享了国科大与怀柔中小学的深度合作成果。
红螺寺中学教育集团党委书记卢国东以“集团视域下贯通课程设计”展开交流,从“单校突围”到“集团共生”,解读了区域集团化办学从“课程贯通”到“教育生态重构”的未来推进路径,为区域协同育人等办学模式提供宝贵经验。
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以《成长尊规律,教育有诗意》为题高度肯定怀柔实践,并提出建议:一是关注天性成长,强化评价牵引,建立贯通培养的多元评价体系。二是突出区域特色,将怀柔“生态涵养”“科技会展”等资源优势转化为育人场景,创设诗意育人环境。三是创新协同机制,探索“政府—高校—企业—学校”四方联动的项目制合作模式,贯彻好《教育强国建设规划纲要》,培厚创新人才成长沃土。
论坛上,还为怀柔区大中小学思想政治教育一体化建设中的先进典型颁发证书。
在教科研中心德育教研室主任马立新主持下,各位嘉宾围绕“大中小学思政教育一体化创新”从课程衔接痛点、实践育人路径、高校引领作用等方面展开热议。
(主办方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