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魏依晨 通讯员 应洛磊
近日,在昌九高铁抚河特大桥上,一束束明亮的灯光撕开笼罩的夜幕,一群身穿黄色工作服、佩戴头灯的年轻“精调师”,如夜色中的星火,开始了当晚的精调工作。
昌九高铁是国家“八横八纵”高铁主通道京港通道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精调的南昌东站至何家村线路所段与京港高铁昌赣段正线连接,全长21公里,将于今年先行投入使用。
“加0.5毫米、减0.3毫米……”中国铁路南昌局集团有限公司南昌工务段南昌东线路车间副主任彭子俊手持道尺,一步一弯腰,仔细测量轨道几何尺寸,轨枕上方标注的误差值随着他的动作不断向前延伸。
今年37岁的彭子俊是此次精调工作的负责人,他带领着平均年龄30岁的“精调师”团队,要在80天内完成42公里无砟轨道、20公里有砟股道以及40余组道岔的精调作业。
“我们的目标是把轨道不平顺质量指数TQI值降低到1.5,这个数值越小,线路质量就越好,列车运行才能高速、平稳。”彭子俊说。这意味着他们要将各项指标的偏差值控制在0.2毫米以内——仅两张A4纸的厚度。
松扣件、起道、更换垫片、更换轨距块……作业现场,各项作业有条不紊地高效衔接。“这里再调整一下,加0.1毫米。”彭子俊穿梭在队伍间,反复检测调整后的线路尺寸。
“质量回检通过,达到标准!”天空微微泛起鱼肚白,作业人员推行着“0级轨检仪”完成最后复测,当天的精调作业也终于告一段落。
自3月17日起,这支14人的团队每天工作近14小时,周末与节假日也毫不松懈。他们用毫米级的专注,为昌九高铁南昌东站至何家村线路所段的如期开通奠定坚实基础。
(胡国林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