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张涛 科技日报记者 郝晓明
注水是油田最经济的开发方式,注水效能直接决定着原油产量。记者今天从中国石油辽河油田获悉,该油田自2017年起开展智能分注技术攻关以来,累计实施智能分注247井次,增油11.8万吨,创效4.5亿元。
将精细注水工作作为辽河油田“十个一”工程中“精细注入一千口井”工程的首要任务,实施量达500多口井的智能分注技术无疑发挥着“主力军”作用。记者看到,辽河油田智能分注系统平台上,实时显示着智能分注系统内195口注水井号,点击任意一口注水井号,即刻弹出配注量、温度、油压、套压,同时显示每一层的瞬时流量和水嘴开度。
“将智能技术用在了注水上,实现高效精准注水,让油井时刻喝上充足水。”工程技术部注入工程科科长郑成立表示。注水是一门大学问,水注多了,产出的油含水量高,注少了,地层补能不足,影响采油速度。
油层数量多、非均质性强是辽河注水开发油藏的特点,直接导致层间矛盾大,各层对水的需求不同,同层的水需也会随着采油速度的变化而改变。辽河油田采油院一级工程师寇微介绍,过去分层注水是采用测试车、下放测调工具调节水嘴开度,调节一次至少需要两天时间,耗时耗力耗成本,单井最少也要三个月测调一次,无法实时掌握注水状况。
智能分注技术是以智能远程测调为手段,配套新型注水工具,实现井下测调自动化、状态检测实时化和数据管理网络化。“它相当于把‘眼’和‘手’埋到几千米以下的油藏中,延伸到各个层段,精准把脉各个层段里的实时动态,让每一油层喝足水喝好水,让油井采出最多的油。”寇微介绍,员工可随时调节任意一层注水量,纵向上的其他层水嘴会自动调节开度,让注水量保持在最佳值,单井调节一次只需不到两个小时。
受地质构造复杂、技术攻关起步晚等因素影响,目前辽河智能分注技术还处于起步阶段。最亟须解决的难题是坐封技术。2022年,辽河油田科研人员攻关出电动坐封技术,即利用封隔器与配水器的一体设计、智能化控制,可随时坐封、随时解封,两年来试验的10口井实现配注合格率保持在90%以上,比之前提升了5%。目前攻关出的坐封技术达到6层,远远达不到目标。
“辽河很多油藏的油层数量都在七八层甚至更多,每多一层,封隔器的电路与智能线路融合难度就呈几何倍数增长。”辽河油田采油院注采所所长李腾说。辽河油田油藏埋藏深、类型多,开展智能分注难度较大,很多技术难题国内尚无有效解决办法。
李腾介绍,科研人员围绕水驱开发的瓶颈问题,不断探索攻关,取得了积极进展,相继取得国内首创78毫米小直径管柱、国内首创电动坐封多级分注工艺技术等集多项尖端技术“于一炉”的创新成果,展现出辽河油田的综合科技实力。
地质情况极其复杂的辽河油田,蕴藏着巨大的创新空间。2025年,辽河油田将新增智能分注井304口,注采联动70个井组,这对技术攻关提出更高要求。辽河油田公司相关负责人表示,将在技术、资金、运营多方齐发力,实现智能分注技术“唱主角”,成为集团公司首个智能分注技术应用全覆盖油田,为智能分注技术的发展提供强有力支撑。
(图片由受访单位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