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孙瑜
北京通州玉带河大桥东侧,一个科技感十足的巨型银色“大气球”即将完成“服役”。这个“大气球”是由中铁十六局集团打造的全国首例应用于施工全周期的基坑气膜,它将施工工地从开挖到封顶全程“罩”在膜内,实现90%的防尘率、71%的降噪率,最大程度降低了施工对居民生活的影响,守护了碧水蓝天。
中铁十六局集团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项目部负责人郭磊磊向记者介绍,该基坑气膜是目前北京市同类气膜中面积最大的,长165米、宽80米、高37米,相当于3个足球场大小,可支持建设者在基坑里搭建几十米高的塔吊。不仅如此,该基坑气膜借助内外气压差支撑,再利用斜向网状结构加以固定就可以实现自主成形。也就是说,“大气球”完全是靠鼓风机吹起来的,通过智能设备控制内外气压差,内部不需要占用场地建设支撑梁柱。
“基坑气膜是一种兼具防尘性、降噪性、节能性、防火性、智能性的绿色施工新工艺。”郭磊磊说,气膜膜材本身采用高密度聚乙烯材料,经过三层特殊涂装喷涂,具备较高的强度和一定的自洁性,能够有效抵抗暴雨、强风碎石等外力损伤,安全性较高。在前不久北京极端大风天气中,基坑气膜经受住了考验,实现“零损伤、零位移”。
据了解,除了防尘、降噪、保护外部环境,基坑气膜在冬季施工中优势显著。其原理类似“大棚”,能阻隔冷空气侵入、减少热量散失,让内部维持适宜温度,从而保障混凝土施工在低温下性能稳定,减少因材料受冻导致的质量隐患,让冬季施工持续进行。
该基坑气膜应用于通州区新增海绵城市工程玉带河大街“调蓄池+泵站”项目,随着项目主体结构施工完成,将按计划拆除和回收利用。据悉,基坑气膜未来还会在更多施工工地进行推广应用,改善施工环境,提升工程质量,促进生态友好型城市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