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通讯员 李兴海
“‘小黄车’可以有效打磨对钢轨,效率是人工打磨的近20倍,同时延长钢轨近35%的使用寿命。”4月29日,中国铁路哈尔滨集团公司佳木斯工务段综合机修车间打磨车操作手周思旭站在同江北站准轨场内伴随着机械的轰鸣,对“小黄车”赞不绝口。
钢轨在长期高强度的服役过程中,钢轨表面不可避免地出现磨损、肥边等病害。这些看似不起眼的“小毛病”会让列车行驶时颠簸摇晃,还会加速钢轨的损耗,严重缩短其使用寿命。
这一“小黄车”——GMC-12Ⅲ型钢轨打磨车由哈尔滨铁路工业集团有限公司研究开发。它填补了国内中型钢轨打磨设备的空白,广泛应用于铁道线路和道岔钢轨的打磨整修,在国内铁路维修作业中得到了推广和应用,还出口到了墨西哥等国。
新一代“小黄车”车体由高强度钢材制成,能适应复杂的铁路工作环境,体积和重量较小,具有较高的灵活性。多个打磨单元排列在车体下方,每个打磨单元配备砂轮或磨石,能够对钢轨表面进行精确打磨。“小黄车”驾驶室内配备先进的操控系统和显示屏,便于监控打磨作业。
“GMC-12Ⅲ”型钢轨打磨车内部搭载了先进的运动控制系统,人机交互界面设计得简洁直观,操作人员只需轻点屏幕,便能轻松下达指令。车身两侧各配备的6个打磨臂,共12个打磨头灵活而有力的机械手,可根据不同的钢轨病害类型,精准地对曲线波浪形磨耗、鱼鳞伤、焊缝低塌以及钢轨肥边等问题进行打磨修复。它所具备的5种自动作业模式能够依据钢轨的实际状况,智能调整打磨力度和角度,磨头可三个维度依靠伺服电机精准动作,准确运行至预设打磨位置,位置偏差不足0.1毫米,极大地提升了作业的精准度和效率。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