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实习记者 张添福 记者 王菲
青海省科学技术厅4月30日发布消息,青海省级重大科技专项“青藏高原(青海)重点河湖水情变化预测及风险评估”项目,于日前通过专家验收与成果评价。
该项目负责人、青海大学副校长魏加华介绍,青藏高原是全球气候变化最敏感地区之一,其升温率超过全球同期平均升温率的两倍,此间固态水加速向液态水转化,未来水安全情势不确定性增加。
据悉,项目团队以青藏高原(青海)为重点研究对象,系统解析高原河湖水情百年尺度变化规律和气候驱动机制,构建了湖泊满溢、热融滑塌等多灾种辨识与风险评估方法,阐明了水文情势变化对生态及重大基础设施的链式影响机制,研发了青藏高原河湖水情监测预警平台,形成从机理认知到工程应用的全链条技术体系。
魏加华介绍,项目团队提出了基于物理机理和深度学习耦合的湖泊水下三维地形重建方法,模型在青藏高原10669个河谷洼地样本和12个实测湖泊的水下地形表现良好,重建了青藏高原大于0.3平方千米的湖泊水下三维地形和20个典型内流湖泊(占高原湖泊水量近一半)水位长时序(1979年至2020年)月尺度变化数据。
项目团队构建了月尺度的径流重构模型(Hydro-LSTM),重建了1980年至2018年青藏高原汇水面积大于5000平方千米的92个流域断面月尺度的径流量;揭示了高原大于1平方千米内流湖泊非均匀扩张的降水主导机制,预估了2022年至2040年典型内流湖泊水量增速将降至历史期50%,中部大型湖泊溢流风险凸显;揭示了青藏公路沿线热融灾害的驱动机制,精准反演了热融湖形态变化特征和冻土退化过程;创建了青藏高原河湖水情灾害风险评估方法与智能预警技术及平台,研发了高精度数字河湖系统,构建了青藏高原精细化数字河网和河湖水情变化数据集,并采用统一标识代码体系,实现湖泊水情变化及风险从经验判断向“数据-模型-决策”闭环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