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中AI巡检员”护航铁路安全

2025-05-03 10:36:2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通讯员 曲宝骏

“1号机位上升2米,调整下拍摄角度,对准隔离开关的刀口处。”5月2日,国铁济南局青岛供电段检测分析工区职工高川和张琦正通过平板电脑操控着一台无人机,这些银灰色的“空中巡检员”搭载着多光谱和红外线相机,正在对潍荣高铁乳山南站附近供电设备主导电回路进行“测温”作业。

“五一”期间,国铁济南局青岛供电段全力以赴做好节日期间的安全供电工作,由10名铁路供电技术骨干组成的无人机检测工区,利用无人机、大数据平台和AI智能分析等技术手段,实时采集设备运行状态,保障铁路安全供电,让广大旅客能够在“五一”长假期间出行通畅。

穿梭于崇山峻岭间的铁道线上,接触网、牵引变电所等关键处所的日常监护和外部环境巡检是保障列车供电安全的重要环节。随着雨季临近,降雨逐渐增多,恶劣的自然天气会极大影响行车安全。

“过去巡检费时费力,当使用望远镜也无法准确识别时,需要人工徒步或逐处攀爬支柱进行检查,安全风险大,检查效率低。”该段青岛检测工区工长高川介绍,随着无人机的推广应用,巡检人员逐渐告别了单纯依靠人工巡查的作业模式。无人机机身搭载的激光雷达和红外线定位,仅需20分钟即可完成8台隔离开关的数据采集测量和图像捕捉,实时传输温度数据,快速定位过热零部件。

当巡检人员检测到供电设备发生结构变化时,会使用无人机放大到20倍进行拍摄,同步生成带有GPS坐标的图像。“这就像给设备做CT,可谓全方位视角、无死角监测。”操作人员张琦展示着新研发的检测手段,“这项技术尤其适用于节假日大负荷运行期间,既避免了接触式检测对列车运营的影响,又将巡检效率提升80%。”

如果说无人机巡检是“千里眼”,那么接触网异物AI智能识别系统就是“最强大脑”。青岛供电段与厂商联合攻关,持续优化定位模型与分类算法,不断训练其无人机人工智能识别能力,大大扭转了人工分析周期长、效率低的局面,极大地提升了劳动生产效能。

“我们不仅要发现问题,更要精确诊断。”高川介绍,目前这套“无人机+AI智能识别系统”,正成为守护“钢铁大动脉”的智能哨兵,为“五一”期间铁路供电安全保驾护航。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