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陈曦 通讯员 李霖 李达
记者5月6日从海油工程设计院获悉,在中国海油渤中26-6CEPA平台上,由该院设计的“零碳”工艺天然气脱水装置已在中国海油渤中26-6CEPA平台平稳运行超2000小时,该装置预计全生命周期可脱水天然气超317亿立方米,标志着我国海洋油气开发领域绿色低碳技术应用取得新突破。
据了解,在能源行业低碳转型的大趋势下,寻找增储上产和低碳减排的双赢路径、实现海洋油气绿色开发,已成为一项重要课题。
为推动中国海油渤中26-6项目绿色升级,海油工程设计院一方面构建模型,基于理论研究和计算,形成新型汽提模拟方案;另一方面积极探索新介质,利用平台现有资源,形成以氮气替代天然气汽提的新型脱水再生工艺。采用氮气汽提工艺后,平台不仅显著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还有效控制了生产成本。
“如果采用传统工艺技术,天然气排放量将达到8000立方米/天,不仅会造成资源浪费,还会增加碳排放。”海油工程渤中26-6详细设计项目组经理李洁介绍。
此外,在惠州25-8项目上,设计院还创新性地采用了“生产水余热+伴生气”的双重回收发电模式。工艺工程师秦亚东详细解释了这项技术:“他们使用ORC技术将生产水的余热转化为电能,同时利用低热值微透平技术回收伴生气发电。经过这样的改造,平台每年可以减少上万吨的二氧化碳排放。”
截至目前,海油工程设计院以工艺技术革新为着力点,已完成11个绿色低碳油田的前期设计及改造工作。每年可回收伴生气906万立方米,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5595吨,折合实现碳减排6974吨,相当于种植140万棵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