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金凤 通讯员 林梓胜
5月7日,由中铁大桥局承建的张靖皋长江大桥南航道桥迎来重要节点。随着最后一车填芯混凝土浇筑到位,南航道桥北锚碇大隔舱填芯施工顺利完成,标志着北锚碇地下施工全面收官。这一突破为后续锚体施工及年度计划实施奠定坚实基础,项目即将进入地面结构快速施工阶段。
张靖皋长江大桥是世界在建最大跨径悬索桥。北锚碇作为世界最大复合地连墙锚碇基础,以118.05米×75.05米的超大规模构筑起悬索桥核心受力体系。其大隔舱填芯施工采用三次分层浇筑工艺,每次浇筑高度5米,累计完成15米填芯施工,同步实施内衬、隔墙及填芯结构施工。通过内衬、填芯、隔墙三者的协同作用,整体结构受力性能显著提升,如同定海神针般稳固支撑着这座世界最大跨度悬索桥。
施工过程中,项目团队面临多重挑战:北锚碇大隔舱填芯施工的11万余方混凝土需求与中引桥、主塔施工的混凝土需求形成巨大的叠加压力;孤岛地理条件限制下,所有砂石料仅能通过船舶运输;频发恶劣天气导致航道间歇性中断。
对此,项目团队优化人员配置,建立24小时物资响应机制,实现船舶卸货、质量检测、仓储分配全流程高效衔接;与气象、应急管理部门建立预警联动,精准预判施工窗口期;创新采用错峰调度船舶、优化堆场布局策略,在有限场地内建立动态缓冲库存,确保极端天气下施工连续性。
针对深基坑作业、地连墙侧壁凿毛等技术难点,项目团队实施多项创新:一是将分体式取土平台改制为混凝土浇筑平台;二是采用自卸与汽车泵联合浇筑方式提升施工效率;三是优化施工平台设计,应用内衬钢筋绑扎平台及混凝土振捣平台,实现安全防护全覆盖。四是优化施工工艺,通过调整地连墙侧壁凿毛施工时序,将其与隔舱开挖工序同步实施。有效节省了凿毛平台单独布置的时间,同时将传统人工凿毛工艺升级为机械凿毛工艺,使侧壁凿毛作业效率得到显著提升。
张靖皋长江大桥作为我国“十四五”重点过江通道,北接G40沪陕高速,南连张家港疏港高速,全长约29.8公里。跨江段按双向八车道、设计时速100公里标准建设,两侧接线段为双向六车道、设计时速120公里。项目建成后将有力推动长三角一体化与长江经济带发展,对完善“八纵八横”交通格局、建设扬子江城市带具有重要战略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