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先进典型在宣讲活动上表示:以实干实绩当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青年排头兵

2025-05-08 22:31:2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陆成宽

5月8日,中国科学院举办“科技强国青年说”暨“修好三门课 改革当先锋”青年先进典型宣讲活动,组织青年先进典型讲述老一辈科学家优良作风学风故事,以及抢占科技制高点新征程上青年科研人员攻坚克难的奋斗故事。

宣讲活动上,多位青年科研人员表示,要大力传承老一辈科学家求真务实、报国为民、无私奉献的光荣传统,弘扬“两弹一星”精神和新时代科学家精神,以实干实绩当好抢占科技制高点的青年排头兵。

追随先辈的脚步 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

“在中国科学院长春光学精密机械与物理研究所(以下简称长春光机所)建所初期,首任所长王大珩院士将个人理想与国家需求紧密结合,与工人一起‘白手起家’,因陋就简地建起玻璃熔制厂房,短期内熔制出中国第一炉光学玻璃,为建立中国光学仪器制造业奠定了基础。”长春光机所研究员李炜在宣讲中说,“在他们身上,我看到了探索的坚韧、攀登的勇气、治学的严谨和团队的协作,这样的优良作风学风,正是支持我投身科技创新事业的超强动力。”

作为一名青年科研人员,李炜始终追随先辈的脚步,以国家重大需求为导向,在建设科技强国的道路上砥砺奋进,带领团队取得了竖直表面日间亚环境辐射制冷、单次测量单器件的高维光场探测等国际首创成果,并有多项成果应用于国家重大空间光学载荷。

在攻坚克难的过程中,李炜深刻体会到,正是中国科学院“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的使命号召,和老一辈科学家“做国家事、担国家责”的坚定信念,激励着青年科技工作者在攻克“卡脖子”技术时矢志不渝,在探索前沿领域时敢为人先。李炜说:“这种精神是支撑我们建设科技强国的核心力量。”

“今天,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我们青年科研人员应将自身的研究特长和宏图之志,融入科技强国的事业中去,以实实在在的科研成果,为科技强国贡献力量。”李炜呼吁。

老一辈科学家的创新精神是照亮前路的火把

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西方的政治孤立和经济封锁,中国科学院院士、新中国计算机事业的奠基人之一夏培肃带领团队从零起步,硬是在一穷二白中主持研制出中国第一台自主设计的通用电子计算机——107机,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有能力、有志气设计和研制自己的计算机”。

“夏先生等老一辈科学家这种勇攀高峰、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始终是照亮前路的火把,一直激励着我不断前行。”中国科学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研究员郭崎说,未来我们将不断从解国家需求之题中找到意义坐标,从科学家精神中汲取前行伟力,奋力抢占科技制高点,打赢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

无独有偶。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陆雅翔也深受陈立泉院士敢为人先的创新精神影响。1976年,陈立泉在德国马克斯·普朗克固体化学物理研究所深造时,敏锐洞察到超离子导体材料在锂电池开发中的潜力,并毅然决定投身该领域。归国后,他创立了国内首个固态离子学实验室,并带领团队在1988年成功研制出首块锂电池,1998年建立我国第一条锂离子电池生产线,为日后我国锂离子电池产业全球领先奠定了基础。

“加入中国科学院物理所后,我成为了清洁能源实验室的一员,在与陈立泉院士的交流中,我对科学家精神有了更为深刻的理解。我们要继承前辈们的宝贵精神财富,在新时代建设科技强国的征程中迎难而上、无畏前行。”陆雅翔在宣讲时感慨道。

(中国科学院供图)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