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与新兴产业共舞,江苏外贸“质”“量”双升

2025-05-11 22:26:43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晔

“五一”假期,位于江苏省南通市的金东纸业(江苏)股份有限公司如往常一样忙碌。铜版纸生产线正以每秒12米的速度运转,每一卷纸张都贴着“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的标签,直抵越南市场。

凭借这张“通关金牌”,该公司的关税成本从6%降至零,一季度对东盟出口超10亿元。这不仅是企业一笔成本账的优化,更是产业攀向价值链上游的缩影。

据南京海关统计,2025年一季度,江苏省外贸实现平稳开局,进出口总值1.36万亿元,同比增长5%,占全国进出口总值的13.2%。其中出口额9049.9亿元,增幅达9.6%。而这一数据背后,既有传统产业“老树发新芽”的韧性、新兴产业“换道超车”的锐气,更蕴含着政策引导与技术创新的“双向奔赴”。

从“制造”到“智造”传统产业破局

轰鸣的离心机高速旋转,金黄色的液体泛着琥珀般的光泽。4月21日,江苏嘉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技术人员正对一批羊毛脂产品进行纯度检测,这是从洗毛水中提炼的“液体黄金”,即将罐装发往英国。

“羊毛脂”是以原羊毛的洗毛水为原料,提炼加工后的非食用的动物产品,可用于生产高端化妆品、母婴用品、医药辅料、飞机发动机润滑油等。

江苏嘉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年产无水羊毛脂产品约1500吨,远销东南亚、中东、南美洲、欧洲等地。今年2月,嘉源生物向扬州海关递交了对英国的推荐注册申请。扬州海关第一时间对企业开展政策法规指导,帮助企业在最短时间内获得了英国市场准入。

“在海关的全流程指导下,我们顺利通过推荐注册。”江苏嘉源生物技术有限公司董事长王浩说,“今年一季度出口额已达2200万元,2025年出口额有望增长四成。”

当全球贸易的潮水在不确定性中涌动,江苏传统产业外贸企业正以“智造”为笔、“开放”为墨,在全球贸易版图上书写着高质量发展的新范式。

2023年,江苏省政府为加速传统产业智能化转型,出台《先进制造业集群培育行动计划》,设立100亿元产业升级专项资金。以纺织业为例,苏州、无锡、南通等地的纺织企业积极响应,南通一家纺织企业凭借该政策,引入数字化纺纱生产线,设备投资获 30%补贴。在2024年,该企业生产效率提升40%,产品优等品率从75%跃升至92%,成功开拓欧盟高端市场,出口额同比增长35%。

技术“硬核”与场景“巧思”的共振

随着“睡眠经济”市场规模持续扩大,越来越多的国外消费者愿意为“睡个好觉”买单。

“比如这款智能床,可以在睡姿、坐姿等不同场景下为脊柱提供合适的支持,同时还具备睡眠监测、全身按摩热敷、智能干预‘打呼噜’等功能,满满的‘躺平黑科技’。”江苏里高智能家居有限公司关务主管蔡娟介绍。

这张智能床的背后,映射出江苏新兴产业“技术突围+场景创新”的双重逻辑。

里高家居原先以出口竹木草制品为主,通过不断推动产品迭代、场景延伸,实现了由传统家居向智能家居的转型升级。今年一季度,企业出口产品191批次、货值1843.2万元,同比分别增长33.4%、64.2%。

当技术创新的“硬实力”与市场洞察的“软智慧”共振,江苏新兴产业正从“跟跑者”蜕变为“规则制定者”。无锡物联网创新中心牵头制定国际标准15项,2024年,该中心带动全省物联网企业出口额突破800亿元,其中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金额占比达30%。

面对全球贸易中一波波汹涌的潮水,江苏以“智”提“质”、以“新”促“兴”、以“韧”抗“变”。2024年,江苏省在生物医药、半导体等领域发布100项关键技术攻关清单,以“揭榜挂帅”引导产业技术创新突围,单个项目最高资助5000万元。苏州生物医药产业园依托政策支持,集聚超400家企业,2024年园区企业海外授权交易额突破150亿元,创新药出口占全国同类产品的18%。

政策助力企业快速应变适配新兴市场

在卡赫清洁技术(常熟)有限公司车间内,一批价值百万元的清洁设备组件正有序装车,即将发往越南。凭借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这批产品可享受最高30%的关税优惠。

今年一季度,该公司累计申领中国—东盟原产地证书51份,货值达1647万元,同比激增137倍。“这份成绩单的背后,离不开海关的政策支持。”公司业务经理孙贞良表示。

在区域经济一体化加速推进的当下,原产地证书的重要性在跨国产业链布局中愈发凸显。外贸企业通过精准运用原产地规则,不仅实现供应链成本最优配置,更将关税红利转化为研发投入,形成“政策享惠—成本优化—技术升级”的良性循环。

在无锡海关,依托“关长送政策上门”机制,有专人专岗解决企业原产地政策享惠难题,帮助企业“应享尽享”。据统计,一季度无锡海关签发原产地证书1.82万份,货值超76亿元。

国际贸易不仅是商品的流动,更是规则、标准与服务的系统输出,政策创新和开放生态在其中发挥了重要作用。近年来,面对全球变局,江苏大力推进体制机制改革,正将制度优势转化为全球资源配置能力。

2024年,江苏升级“单一窗口”功能,实现出口退税、原产地证书申领等129项业务全程在线办理,企业办事时间压缩60%以上。南京自贸片区试点“跨境电商出口退货中心仓”模式,允许企业将海外退货商品存放在特殊监管区域内检测维修后二次出口,降低退货成本30%以上。当年,该模式带动全省跨境电商出口额增长45%,其中退货商品二次销售率达68%。苏州自贸片区推出“生物医药全球协同研发”政策,允许境外研发用特殊物品“白名单”管理,通关时间从72小时压缩至4小时,吸引辉瑞、默克等跨国药企在苏州设立研发中心。

面对复杂多变的国际贸易形势,作为开放大省,江苏外贸在压力下展现出较强的韧性。一季度平稳开局的背后,凝聚着众多企业对于国际国内市场的敏锐观察和快速反应,也离不开政府部门的周到服务和政策托举。

2024年12月31日,江苏省战略性新兴产业母基金第二批专项基金启动,总规模达914亿元,预计带动各类资金约 2800亿元,重点投向人工智能、新能源等领域,推动120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国际认证,2025年一季度,这些企业产品出口至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比重提升至35%。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