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赵丽婷
5月14日,大庆油田采油三厂第一作业区注采107班的班长阮航正在查看北2-60-464井的功图,分析该井近期的生产参数和产液量变化,以掌握该井的生产情况。
这口井已经连续平稳生产了965天,是这个作业区有名的“寿星”,一直受到技术人员的重点关注。
在大庆油田,连续生产超两年且零维修的井才能被称作“长寿井”。别小看这些油井,它们的“健康”直接关系着原油稳产和成本控制。可随着油田勘探开发的深入,油藏的平面、层间、层内“三大矛盾”越来越突出,就像人上了年纪容易生病一样,油井也面临着诸多挑战。
2020年,大庆油田提出油井“全生命周期”理念,一场“长寿井工程”也悄然在萨北油田第一作业区展开。
萨北油田第一作业区的技术人员为每口油井建立“健康档案”,详细记录包括出现过的问题、实施过的措施等各类数据,既注重油井日常的“强身健体”,也尽力杜绝事后的“病情反复”,通过精细节点提升,动态参数优化,迭代提升管理,让油井既长寿,又长效。
“培养长寿井,关键要抓好日常管理,能吃药就不动手术。”技术人员的这句话道出了日常维护的重要性。这里的“吃药”,指的是通过关注沉没度、电流数据等参数,及时为油井“调理身体”;“手术”则是上作业,属于不得已的“大动作”。在日常管理中注重参数调整,始终保证油井处于最优工况,并根据油井具体情况定期进行热洗清防蜡,才能确保小病不拖,大病不犯。
为了摸清每口油井的“脾气秉性”,萨北油田的采油工人们每天都会像医生一样,对油井“望、闻、问、切”。
5月13日,北2-丁5-564井就上演了一场“紧急救援”。那天,采油工陈仕鑫像往常一样巡检,突然发现电流大幅波动。他立即警觉起来,仔细核实产液量和泵况后,判断是抽油机平衡出了问题,迅速联系维修班进行调整。
“我们的‘油井病例管理法’,就是要把问题扼杀在摇篮里。”陈仕鑫一边说,一边翻开随身携带的记录本,上面详细记录着每口井的“健康动态”。
为进一步擦亮长寿井品牌,他们还创新实施“党员+长寿井”管理机制,将延长油井免修期作为党员重点攻关项目,利用主题党日开展技术帮扶活动。党支部每年评选一次长寿井,对入围井、退出井按照一定比例实施奖惩,真正让管井好的员工得实惠,鞭策管井差的员工寻良策。
2024年至今,萨北油田第一作业区利用新经验、新技术新增长寿井19口,节省井下作业费50余万元。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