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讯员 郑雯瑾 科技日报记者 王姗姗
在刚刚闭幕的“巴渝豆花”职业技能大赛上,重庆市垫江县石磨豆花第五代传承人李涛用一碗洁白如玉、氤氲着热气的豆花,获得了一等奖。
“夺冠不是终点,而是提醒我们要对得起每一粒黄豆。”赛后,李涛向记者介绍,垫江石磨豆花之所以能“绵如云、嫩如脂、香入魂”,是因为其保留了手工推磨环节,坚持“石磨必须手工慢研,盐卤点制时间分秒不差”的制作工艺。
20多年来,李涛坚持“以诚制豆花”的匠心,被誉为“守艺守诚的豆花匠人”。2000年,退役的李涛本有机会转业获得一份稳定的工作,但儿时奶奶熬制豆花的烟火气,父亲“莫让老手艺失传”的叮咛,让他毅然放弃优渥前程,决定传承好石磨豆花的手艺。
起初,李涛经营了一家以经营传统垫江家常菜为主的餐馆,研发了豆花鱼、豆花汤锅等特色菜品。虽然生意不错,但他总觉得自己在豆花的传承发扬上还不够。2015年,李涛关闭了餐馆,决定全身心投入豆花事业,打造了“黄素华”石磨豆花示范店。
“豆花的清白,就是做人的底线。”李涛常念叨这句家训,并把这份诚信融入豆花事业中。店内悬挂的《垫江石磨豆花赋》、体验馆的石磨工坊以及当日现磨现做的豆花,无一不传递着“真材实料”的诚意。
当机械化生产冲击市场时,李涛仍固执地保留手工推磨环节,对“加速工艺”说不,立下了“石磨必须手工慢研,盐卤点制时间分秒不差”的规矩。他认为,机器能磨出豆花,但磨不出垫江石磨豆花代代传承的醇香。
李涛的这份执拗换来了消费者对垫江石磨豆花的好评——他首创的“三色豆花”获评重庆地标菜;今年2月,垫江石磨豆花作为重庆非遗美食代表登上央视元宵晚会。他还助力建成了垫江石磨豆花民俗文化馆、垫江石磨豆花非遗工坊,推动石磨豆花制作技艺申遗成功,让“黄素华石磨豆花”品牌走出重庆,进军深圳、珠海市场。
为了让一碗豆花造福一方百姓,李涛与5个乡镇签订黄豆种植协议,累计带动200余户农民年均增收2万元;并创办了“豆花技艺公益课堂”,培养80余名下岗职工、残障人士自主创业。
(受访者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