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守传染病防治一线的“提灯女神”——记第50届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秦玉玲

2025-05-14 23:04:4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张强 通讯员 张密 戴欣

近日,在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北院区,一场与死神较量的生死竞速悄然上演——

一位患者突发晕厥、吐血,经诊断为上消化道出血,生命垂危。急诊医学科护士长秦玉玲不顾被患者喷溅在身上的鲜血,果断而准确地指挥,有条不紊地为这位危重患者止血、开辟静脉通路、进行心电监护……伴随着滴滴药液输送到体内,患者终被从死亡线上拉回。

“急诊室里,让人更能体会‘时间就是生命’的含义。我总觉得只要再早一点、再快一点,就能挽救更多的生命,为更多患者减轻病痛。”抢救结束后,秦玉玲说。

5月12日,红十字国际委员会公布了第50届南丁格尔奖获奖者名单,秦玉玲光荣上榜。她是联勤保障部队成立以来首位南丁格尔奖章获得者,也是本届全军唯一获奖者。

病区就是战场,护士也是战士。对此,秦玉玲有着切身体会。2014年,西非埃博拉疫情暴发。当年9月16日,秦玉玲作为首批解放军援塞医疗队队员,启程奔赴塞拉利昂。

疫情肆虐的重灾区弗里敦,生死考验如影随形,每天都在上演。一天,秦玉玲在病区监控屏幕上目睹了惊心的一幕:一名埃博拉患者蜷缩在地板上,吐了两摊血,周围一片狼藉。此时,塞方护士都被吓住了,不敢靠近。“患者的体液和血液极具传染性,若不及时处理,极可能引发大规模感染。”秦玉玲回忆道,当时她来不及犹豫,迅速穿上防护服,冲进污染病区,对病人的血液和呕吐物进行了处理。

“医务人员感染埃博拉病毒的消息层出不穷,我不会‘中枪’吧?”“万一感染上,就要和祖国、亲人永别了”……从病区出来,秦玉玲内心起了波澜,做好了牺牲的准备。随后,她主动进行了自我隔离。21天隔离期满,她的身体没有出现任何异样。那一刻,秦玉玲激动不已,与战友们紧紧拥抱在一起,泣不成声。

执行任务的185天里,秦玉玲与队友收治疑似感染者773例,抗埃数质量在22个国家医疗队中位列第一,实现了“打胜仗、零感染”的目标。此后,她成为我国第一位连续三年三赴非洲抗击埃博拉的女性军队护理工作者。

“抗击传染病是一条逆行之路,也是守护人民群众健康安全的必行之路,既要敢于冲锋在前,也要具备过硬本领。”秦玉玲说。

她和团队创建了全国首个“传染病护理示范基地”,承担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任务,而后又兼任中华护理学会传染病专科班教员;参与编写的《医务人员传染病职业防护技能》《烈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规范》等成为行业共识。

2020年,新冠疫情在全球暴发。秦玉玲国内国际“双线作战”,在北京严守新冠疫情防线,后又作为军队唯一护理专家转战巴基斯坦抗击疫情。

针对当地医院区域划分不合理、存在交叉感染风险等问题,秦玉玲连夜画出布局图,划分出清洁区、潜在污染区、污染区,为患者和医务人员设计了专用通道。同时,她精心设计培训课程,连续多日为巴方医务人员展开培训,并辗转前往各地区进行指导交流。

援巴2个月,她和队友们共帮带医疗机构11家,培训医护人员600余名,参与救治危重患者30余人,还和队友为巴方编写了《新冠防控诊治建议书》,对改善当地防疫水平发挥了重要作用。

“只要国家有号召、组织有任务、人民有需要,我便义无反顾。这是作为一名中国共产党党员、军人、护士的铮铮誓言,值得用一生去践行。”秦玉玲说。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