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张蕴
为破解海参种业技术难题,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在14日召开的大连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大会上,大连市发布《大连海参产业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计划(2025—2027)》,明确提出将实施“种业提升行动”,建设大连海参种质资源库,强化本地优质种质资源保护与利用,为全产业链提供科技支撑。
大连市副市长周振雷介绍,大连海参产业具有历史文化优势、品质优势、品牌优势等。2024年,大连海参产量8.2万吨,约占全国总产量的29%,大连海参全产业链产值超过300亿元。大连将打造提升“大连海参”品牌,建立“大连海参”原产地认定“一图一库一系统”,落实质量安全承诺达标合格证制度,并加强种业繁育攻关,实现大连海参全产业链高质量发展。
据悉,大连拥有国家级刺参原种场1家,刺参种质资源场2家、省级刺参良种场13家,为全国海参养殖业提供“种子芯片”。根据规划,大连市将通过建立种质资源库、推行苗种备案与检测制度、构建种业创新体系、设立专项科研基金等举措,系统性解决海参种业长期依赖外省、育苗规模分散等痛点。未来三年内,计划建成30到50个现代化海参种苗繁育基地,覆盖大连市九大主产区,从源头保障海参品质与产业竞争力。
未来3年,大连还将以科技驱动,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及企业资源,推进种苗繁育技术研发与标准化生产。通过种质资源库的基因保存与优选,结合数字化溯源技术,大连海参将实现“从苗种到餐桌”的全流程可追溯,进一步巩固其作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的品牌优势。
“大连海参产业要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引擎,立足资源禀赋与市场需求,推动产业向高附加值、功能化、绿色可持续化方向发展。”中国工程院院士、海洋食品加工与安全控制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朱蓓薇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