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斗短报文技术将迎来更大规模应用

2025-05-15 19:31:0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俞慧友 通讯员 李井源 葛予洁

“2022年9月,华为发布了全球首款支持北斗短报文的大众智能手机Mate50。从那时起到现在,我国能使用这一功能的大众手机用户规模超过了3000万。”5月15日,主攻北斗短报文信号体制设计和信号处理系统技术研发、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王飞雪教授对科技日报记者说。同日,中国时空集团发布新一代北斗民用短报文产品。我国有望进一步加速推进北斗短报文大众化、规模化应用。

伴随着北斗一号卫星到北斗三号卫星的发展,北斗RDSS(卫星无线电测定业务)短报文技术不断创新与进步。短报文技术的载体也从最初大体积、高功耗的“大块头”,实现了如今的手机“植入”,成为了寻常人也能用得到的高科技。

2008年5月12日,汶川发生里氏8.0级地震。震中公共基础设施尽毁,断绝了与外界的联系。次日,国家紧急调动北斗一号卫星RDSS短报文系统,千余部“北斗一号”用户机被送入震中区域,为抗震救灾行动提供了关键通信保障。彼时,北斗短报文还停留在“专机专用”阶段。

“如果在地震发生的第一时间,受灾群众就能通过北斗短报文发出求救信息,应该能挽救更多人的生命。”王飞雪想。那时,王飞雪团队开展的北斗二号RDSS短报文系统研制已接近收官。在他的带领下,团队主动挑战系统的指标极限,开展新一代北斗RDSS体制的试验验证,着力让北斗短报文能更广泛地服务于人民群众。

要实现大规模民用,信号体制核心指标必须实现至少一个数量级的提升。2011年,王飞雪组织项目组,基于已有科研成果开始调试设备,用于信号体制验证。最终,他们提出的创新性信号体制在全部关键指标上实现了提升。

2018年起,国防科技大学北斗团队依托于天津“北斗民用短消息增强服务系统”,在不改变手机结构前提下将短报文功能直接集成到手机中,增加的手机制造成本不足50元。

2020年起,多家北斗短报文推广能力领先的单位在国防科技大学的方案基础上,联合中国移动和华为等公司共同完成了北斗民用短报文进手机的工程,实现了“手机在哪里,北斗短报文就能接收和发送到哪里”的目标。

2024年8月,为进一步推进北斗规模化应用,民用短报文业务系统开始规划建设。该系统启用后,不仅能解决北斗短报文服务大众用户“最后一公里”的技术难题,还将实现智能手机用户“不换卡、不换号、不增加外设”就能收发北斗短报文。在这一系统的研制中,国防科大北斗团队承担了其中的短报文信号收发系统研制工作,助推构建了新一代北斗民用短报文大众信号体制。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