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选择上海,外资企业持续加大本土化布局

2025-05-16 14:14:0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沈涵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5月14日,科技日报记者跟随上海市政府新闻办“总部面对面”系列集体采访活动走进ABeam Consulting集团在华总部德硕管理咨询(上海)有限公司、丹纳赫在华总部丹纳赫(上海)企业管理有限公司,“揭秘”跨国企业把握中国发展机遇,在上海深耕本土、协同创新、服务全球的故事。

以上海为“母港”驶向全球

“上海是很多日企进入中国的首选之地。在这里,我们不光感受到了效率和速度,还有让企业敢想、敢做、敢冲的发展信心。”在ABeam大中华区董事长中野洋辅看来,上海强大的经济韧性、广阔的市场空间、完备的产业生态和大量具有全球视野的人才,以及政府在各个关键节点上的有力支持,使得外资企业在上海高速发展的环境中,同样能获得快速增长。

1981年创立于日本东京的ABeam Consulting集团,2003年开启全球化步伐时,便选择上海作为拓展亚洲市场的“发家地”,从制造业和零售业切入中国市场,主要为在华日企客户提供管理咨询服务。中国提出“中国制造2025”战略规划后,ABeam中国积极响应,大力拓展半导体、新能源等新兴领域,中国本土客户越来越多。

“我们为转型升级的企业提供从顶层战略设计到日常运营业务流程改善,包括IT系统建设等全栈式服务,为新兴行业企业提供跨行业的解决方案,也帮助出海的中国企业搭建能够更好融入海外市场。”中野洋辅介绍,随着业务的拓展,企业规模也越来越大,“从最初仅有10人规模的小团队,到如今在中国6个城市设立7个服务网点,拥有‘德硕’和‘艾宾’两大业务品牌,员工数量突破千人,近10年企业规模扩大了2.5倍。”

“跟上上海的节奏,就是跟上中国的节奏,跟上世界的节奏。”ABeam大中华区可持续发展兼知识管理团队负责人杨丽楠表示,如果说ABeam是一艘驶向全球的船,那么上海就是他们坚定选择的“母港”。

创新本土化,打造产业新版图

跨国医疗巨头丹纳赫在中国同样打造了以上海为基点、辐射全国的产业版图,在华拥有九大本土研发制造基地,5大区域中心。

活动当天,丹纳赫第一款由中国团队全程主导研发制造、面向全球的美谷分子仪器新品QPix FLEX微生物克隆筛选系统在位于上海大虹桥的丹纳赫中国联合总部全球同步发布。据悉,这一全流程自动化微生物克隆筛选设备,既能够简化微生物工作流程的每个步骤,又创新集合了移液工作站、细菌/微生物挑选、微生物彩色成像、自动化整合等功能。

“新品在上海工厂生产,研发和生产紧密合作,能够确保新产品符合生产标准。这也是产品能够按时上市的原因之一。”丹纳赫中国生命科学平台总裁胡翔宇告诉记者,新品诞生于美谷分子上海研发制造基地,“这是丹纳赫全球最佳工厂,支持全球超70%的产能,拥有7条生产线。”

2022年,丹纳赫启动“创升中国”战略,推动本土制造和供应链、本土创新、本土商业化加速转动,计划在本土制造上实现双80目标。“一个‘80’是未来80%在华销售的产品都在中国生产,另一个‘80’是本土工厂使用的原材料和零部件80%在国内采购完成。”丹纳赫中国对外事务副总裁韦春艳表示,“丹纳赫希望成为最接近本土化的跨国公司。”

前不久,丹纳赫旗下徕卡显微系统投资2亿元人民币扩建研发制造基地,建成后该基地将升级为丹纳赫上海金桥研发生产基地,未来将实现徕卡病理业务60%国产化;而位于张江的思拓凡中国科创中心也已于今年3月启用全新细胞培养基开发基地,投资近2000万元人民币。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