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何亮 通讯员 李翔 范伯全
5月15日,随着最后一个循环爆破成功,瑞梅铁路三百山隧道平导全部完工,标志这条隧道全面转入正洞施工阶段,为瑞梅铁路按期建成通车提供了有力保障。
瑞梅铁路三百山隧道全长10194米,为全线重点控制性工程。隧道下穿三百山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东江源国家湿地公园、定南水源保护区等环境敏感区。面对既要保护“东江饮水之源”生态环境,又要攻克复杂地质条件的双重挑战,建设与施工单位创新实施多项环保举措,在设计阶段绕避艾坝水库水源保护区等核心生态区,对无法绕避区域采取隧道下穿或桥梁跨越,并采用了“无斜井+平导切入”设计方案,减少了三百山隧道开挖面积,最大程度避免对生态的扰动,使之成为国内铁路无斜井设计的最长隧道。施工过程中,优化线路设计减少用地,改造既有道路便利村民出行,同步建设污水处理站实现中水循环利用。隧道内实施了“雨污分离”及多种综合通风降噪技术,有效防治施工污染,实现生态保护与工程建设的有机统一。
“平导工程相当于在隧道主洞旁开辟一条平行辅助通道,既作为施工期通风运输生命线,又通过科学组织实现‘长隧短打’。”瑞梅铁路工程建设指挥部工程师邱鸿基介绍,通过进口、出口双向掘进与平导切入正洞的“三管齐下”作业模式,结合BIM+GIS智能建造平台实时监控,实现项目施工进度可视化管控,平导最大月掘进速度突破300米,正洞施工效率较传统工法提升10%。目前,平导完成掘进5471米,隧道正洞开挖累计完成5148米,剩余5046米。
中铁二十二局瑞梅铁路三分部经理王宏介绍,瑞梅铁路三百山隧道地处江西省寻乌县与安远县交界处,穿越区域存在9条断层破碎带且最大埋深约700米,存在岩爆、高地温、高地应力、突水等地质风险。建设与施工单位通过加强超前地质预报和围岩监控量测等手段提前预判地质变化;应用国内先进的双臂凿岩台车实施精准支护;创新采用新型聚能水压综合光爆技术,使炮眼利用率提升90%,粉尘浓度下降30%,单循环进尺从3.3米跃升至3.5米。
瑞梅铁路正线全长240.29公里,其中江西段165.23公里,设计时速160公里,为国家Ⅰ级单线电气化客货共线铁路。全线设瑞金、会昌、天心、安远、寻乌等7座车站,预计2027年具备开通运营条件。这条铁路建成通车后,将结束江西省寻乌县、安远县以及广东省平远县不通铁路的历史,并将进一步完善赣南和粤东北地区路网结构,对加强革命老区与粤港澳大湾区、粤东地区与中部地区间的交通联系,助力赣南革命老区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以及促进沿线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图片由国铁南昌局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