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科学家揭示慢病管理中隐藏的“级联递减”问题

2025-05-16 17:38:2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衣晓峰

在我国农村地区,对高血压、糖尿病等两种慢性病的管理明显存在“级联递减”(又称“层径递减”)现象,也就是说,患者在筛查、诊治、控制过程中逐步“流失”,遭遇“断层”,致使两病管理各链环严重“脱节”。

5月16日,北京协和医学院群医学及公共卫生学院邵瑞太教授团队与南昌大学公共卫生学院尹学珺研究员团队在国际期刊《柳叶刀·区域健康》上发表专题文章,深刻揭示了上述慢病管理中隐藏的“级联递减”问题。

2023年到2024年,研究团队深入山东临朐、河南巩义和舞钢等3个农村地区,累计对7488位35到74岁的村民开展了走访调查,结果发现这些地区的高血压和糖尿病群体数量庞大。但在这类人群中,疾病管理均面临严重的“级联递减”问题,也就是在筛查、诊断、治疗到最终控制的每个阶段,患者逐步流失。

研究发现,患者对疾病严重性的认知不足,医务人员诊疗与随访能力有限,基层系统缺乏资源和支持机制。

文章第一作者尹学珺研究员认为,要让农村患者顺利走上慢病管理之路,一是铺好“认知的台阶”。很多人对高血压、糖尿病缺乏正确认识,觉得“没症状就没病”,或者“吃药吃一阵就够了”。针对这样的误区,要通过有针对性、持之以恒的健康教育。二是筑牢“基层的支点”。基层医院只有强化技能培训,配齐检测设备,保证随访时间及锤炼业务能力,才能筑牢服务“根基”。三是加装“数字的扶手”。通过电子健康档案、远程监测设备、移动医疗技术、微信群提醒复查等方式,让慢病农民即便不进医院,也能得到连续、规范的照护。

文章通讯作者邵瑞太教授指出,以上研究结果不仅为中国农村地区慢性病管理级联的优化搭建了策略框架,也为其他中低收入国家在类似卫生体系下开展相关工作提供了科学依据和经验参考,拓展了全球慢性病管理的理论与实践边界。下一步,专家团队还将结合调研中发现的关键节点和薄弱环节,对于如何深入持久普及健康知识、提高基层服务能力、推广电子健康工具推广与使用等议题,进一步开展试点和干预,系统评估这些措施在实际运行中的效果,由此为广大农村地区改善慢病管理实践探讨切实可行的路径、策略与有效的干预措施。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