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空域+拓场景”  四川低空经济乘势“高飞”

2025-05-16 20:24:2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今年以来,四川低空改革试点呈现三大亮点,能放尽放、能飞尽飞、能试尽试,积极确保飞得起来、飞得高效、飞得安全。”5月13日,在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上,四川省委军民融合办常务副主任胡玉清表示,今年四川省规划了超40万平方公里的报备空域,将最大限度释放低空资源。

从2017年获得全国首批低空空域协同管理试点,到今年4月印发《支持低空经济发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简称《措施》),围绕“打造西部低空经济发展高地”的目标,四川不仅要让低空经济“飞起来”,更要“飞得稳”。目前,该省已形成环成都平原、贯通川南川北的低空飞行网络,汇聚200多家低空装备制造企业、69家通航企业、1419家无人机运营企业,通航有人机保有量居全国第一。

为使低空经济腾飞,四川采取了哪些措施?形成了哪些值得借鉴的经验?5月16日,科技日报记者前往四川各地找寻答案。

挖掘低空空域资源

在位于四川省彭州市的国家级民用无人驾驶航空试验基地“天空之眼”,这片海拔高度1200米以下、半径5公里范围的试飞空域宛若一片“科技桃源”,时不时就有型号不同、大小不一的无人机在空中盘旋、平移、悬停,进行着一系列试飞测试任务。

“无人机测试试飞场地难找、空域申请难的问题是行业痛点,只有迈过系列测试关卡,整个低空经济中的其他商业化场景探索才有可能实现。”四川省低空空域协同管理委员会办公室总工程师曹坤说,四川推动低空空域改革,目的就是要让空域使用流程更加便捷。

2017年,“天空之眼”负责人周小明成为了第一批“吃螃蟹”的人,“行业痛点也代表着机遇,那时我意识到为无人机开辟一处专用飞行测试场地,也是一件有价值的事。”周小明说。同年,“天空之眼”应运而生。目前,该基地已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实现了空域管理由“审批制”向“报备制”的转变,测试无人机只需起飞前1小时报备,基本实现能飞尽飞。

2024年11月,成都市入选全国首批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试点城市,获得了600米以下空域授权。谈到获批开展试点的意义,雨前顾问装备制造研究部部长宗山雨表示,该试点的推进有望打破成都市跨区域、跨领域航线开放不足的问题,并进一步提升四川现有低空协同管理空域与目视飞行通道的利用效率。

从2017年至2025年,四川省试点空域已由7800平方公里增长到近8万平方公里。胡玉清表示,初步估计,2026年底,四川省低空报备空域将实现21个市(州)全覆盖,年飞行量超25万架次、13万小时。

开拓低空示范场景

“新航线的开通,让乘客能享受到跨越山河、‘缩地成尺’的便捷出行。”在四川省低空经济产业链协同发展暨产品发布会现场,“中国民航英雄机长”刘传健发布8条四川低空运输航线,包括4条载人航线、2条通航载货运输航线和2条无人机载货运输航线。

发展低空经济,场景应用是牵引。《措施》明确,四川将建立省市共同投入机制,以各市(州)为主体大力发展通航载人(载货)运输、无人机物流运输配送、低空消费飞行活动。

“一直对飞行充满好奇,这次终于能在模拟飞行中,体验了真实地操纵飞机。”来到四川绵阳北川羌族自治县永昌机场,记者见到了前来参加“低空旅游+模拟飞行实景穿越”飞行双体验的游客谌女士,刚下飞机的她依旧难掩兴奋,“当了回‘机长’,感觉太棒了!”她说。

“来喽,来喽,快来看哦。”在四川汶川萝卜寨,一群村民围着一架即将落地的无人机看稀奇。1分多钟前,它挂着两筐车厘子从山间的坝子上飞下来。该车厘子航线是四川省低空经济公司开通的特色农产品集中运输航线之一,通过“无人机+冷链物流车”的运输方式,汶川车厘子可当天采摘当天发运,实现增收约20%。

下一步,四川省将加快建设通用机场、支持运输机场完善通用航空功能,全面提升低空基础设施保障水平,并推动产业锻长补短,抓好龙头企业引育,加强政策支持服务,推动低空经济高质量发展。

责任编辑:王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