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在青岛开启

2025-05-17 18:05:25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付丽丽

5月15日,今年首次黄渤海海雾综合观测研究及人工消雾科学试验(以下简称试验)在山东青岛开启。本次试验为期3个月,旨在探究海雾生消机理,将通过搭建岸海空天一体化综合观测系统,从生成海雾的化学、物理、天气、海洋等多个要素开展观测,并同步进行人工消雾试验。据悉,本次试验投入40余套新设备。

海雾是海洋大气边界层中的水汽凝结或凝华现象,其生消过程涉及海气交换、辐射效应、雾顶夹卷、水汽凝结和垂直混合及雾滴沉降等一系列复杂的边界层物理化学过程与相互作用。目前对海雾生消机理的研究仍存在不足。开展海雾科学试验、加强海雾发生机理等基础研究,是提高对海雾的科学认知、突破气象关键核心技术、提升海雾预报预测能力的重要途径。

此次试验在常规业务观测基础上,以黄岛国家基本气象站为加强观测的核心观测站,利用风廓线雷达、微波辐射计和毫米波测云仪等海雾边界层垂直观测设备、微物理化学观测设备,开展高时空分辨率的岸基观测,获取海雾边界层温湿风结构演变的精细化数据、低层大气湍流、雾与气溶胶微物理化学特征及其演变的综合数据;在青岛近海海雾生成敏感区潮连岛海域设立近海观测区,利用波浪能滑翔机机动观测技术,并使用新增锚定式漂流浮标,开展沿岸海域海面气象和水文要素的定点监测;在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青岛分院(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院楼顶打造空中观测站,加强海雾雾层中气象要素、辐射效应和液态水微物理的演变过程观测;在青岛至日照沿岸180千米的海岸线上设立气象垂直动态探测试验区域,开展大气温湿风和水汽廓线往返式动态探测,获取沿岸大气温湿风和水汽密度廓线数据,同时探测逆温层厚度、逆温强度、大气边界层高度、风切变指数等动态数据。

此外,试验还同步开展首次黄渤海海雾人工消雾试验,通过无人机播撒催化剂及聚能空气炮联合人工消雾作业,定量评估检验人工消雾技术和装备实际效果,为研究成果实现业务化应用打下基础。

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徐晶介绍,海雾是黄渤海重要海洋气象灾害,雾季主要集中在4月至7月,严重影响交通运输、渔业、海上油气勘探开发等,甚至造成船舶海难事故。海雾系列试验将形成一套完备的基础数据集,提升海雾监测预报预警能力,更好地保障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试验由青岛海洋气象研究院牵头,青岛市气象局、成都信息工程大学、中国气象局气象探测中心、中国海洋大学等十余家单位近百人参与。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