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 垠
近日,国家知识产权局公布2025年第一批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中国电力科学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国电科院”)报送的《高价值专利族协同式转化,助力柔性直流技术突破创新》案例成功入选。这是电网行业唯一入选的优秀案例,彰显了国家电网作为能源央企的科技创新实力和知识产权运营能力,为能源电力行业专利转化运用提供了典型示范。
此次评选由国家知识产权局组织,旨在挖掘具有行业引领性和可复制性的专利产业化标杆。入选案例体现了各地区在推进专利转化运用专项行动重点任务落地过程中的有益实践,创新性强、成效突出、具备复制推广价值。
“我们通过实施‘布局高价值专利群—深化产研协同—引领产业链升级’贯通式专利转化,构建了142项核心专利的高价值专利族,形成立体化知识产权保护体系。”中国电科院产研部知识产权运营处副处长潘冰表示,通过深化产研融合、核心专利许可的方式,创新采用“核心技术分解+模块化授权”的转化模式向配套制造企业定向转化,以柔性直流技术为标杆,以新型电力系统建设为契机,该模式可进一步推广至高压直流断路器等多类首台/套装备专利技术转化与应用,形成可复制创新范式,推动培育千亿级高端电力装备产业集群。
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作为支撑大规模新能源并网、跨区域能源互济的“国之重器”,是构建新型电力系统的关键核心技术。谈及如何突破技术瓶颈,中国电科院直流研究所直流工程技术研究室副主任杨兵建侃侃而谈:“我们在国际上率先开展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研究,柔性直流输电采用全控型器件,通过数千功率模块组合叠加实现交直流变换,可实现有功、无功独立控制,是目前可控性最高、灵活性最强的输电技术。”杨兵建说,研发团队破解了柔性直流输电技术换流机理、换流器多物理场复杂应力调控、海量复杂状态高速精准控制保护等多项世界难题,突破了柔性直流高压大容量发展的技术瓶颈,推动柔性直流换流器关键技术发展和广泛应用。
随着诸多技术难题逐渐攻克,近年来,中国电科院着力推进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比如,构建“龙头企业牵引+专精特新配套”的产业协同网络,推动探索“专利族布局—技术攻关—工程示范”三位一体创新路径。其中,柔性直流输电技术相关专利成果已广泛应用于建设渝鄂背靠背柔直、张北直流电网、白江混合直流、甘浙特高压柔直等多个国内重大直流工程;中标德国海风柔性直流并网工程,实现我国高端电力装备首次进入发达国家;中标沙特±500kV柔性直流工程,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作出积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这些大工程累计创造经济效益超112亿元,创汇2.62亿欧元。
“我们将以入选国家知识产权局2025年度20个专利转化运用优秀案例为契机,进一步强化在海上风电柔性直流送出、氢能耦合等新兴领域的专利布局,推动更多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为我国实现‘双碳’目标和全球能源可持续发展贡献更多智慧和力量。”潘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