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赵向南
5月8日,2025年全国科技小院大会举办。中国农业大学山西蒲县水果科技小院(以下简称“水果科技小院”)携带苹果、梨、苹果脆片等特色有机产品参展。展台前,试吃、咨询者络绎不绝。“我们的苹果脆片能保留极佳天然风味,离不开果园虫害防控技术的突破。”水果小院研究生周鑫说,“该防控技术是绿色的,能减少污染、改善水果品质,已成为果农致富的实用科技。”
水果科技小院依托蒲县被子垣生态果园,由中国农业大学植物保护学院教授、国家梨产业技术体系虫害防控岗位科学家刘小侠创建。该生态果园位于山西吕梁山南端,地处北纬36度的黄金果品产出带,具有果业发展得天独厚的自然气候条件。“水果小院是中国农业大学在山西落地的首家水果类科技小院,我们把实验室搬到田间地头,摸索研究一套适合蒲县水果生产的不用化学农药的绿色模式。”刘小侠表示,“同时发挥水果小院示范带动作用,推广这种绿色模式,服务助力乡村振兴,把农业论文写在吕梁山上。”
绿色技术综合治理虫害
2022年,中国农业大学研究生王威龙和同学们入驻水果科技小院,看到当地果园里果树的叶片被害虫咬得几乎没有完整的,产出的果子不仅卖相不好看,口感也不好。
面对果树叶片受损问题,王威龙通过深入研究,发现“祸害”就是茸喙丽金龟。研究生们研究其生物学习性和发生规律,依此制定了相应防治方案,通过诱虫灯诱捕、人工捕捉、绿僵菌等生物制剂,用绿色防控技术综合治理。他们还通过地下蛴螬调查,找到了以茸喙丽金龟为代表的金龟子严重的原因,主要是果农们大量使用未腐熟的牛粪、羊粪等有机肥。“我们建议果农对粪肥先腐熟再施用,施用时要铺撒均匀。”王威龙说。
历经3年攻关,水果小院的研究团队摸清了当地病害虫情况,研究出绿色综合治理技术,提出诱虫灯监测、地下蛴螬调查、天敌昆虫引入及生物农药替代等措施,治理果园病虫。该措施将果园化学农药使用减少30%以上,虫果率降至5%以内,果实糖度与贮藏性显著提升,为果园构建起“监测-预警-防控”一体化技术体系。水果科技小院的研究团队还推广了蚯蚓改良土壤、发酵酵素叶面肥等技术,帮助果农提升了果园土壤有机质,使得果品糖度与口感也连年优化。
绿色综合治理技术,让被子垣生态果园收获满满。该生态果园获得有机产品认证,生产的“蒲香红”苹果与玉露香梨在全国水果口感大赛中斩获金奖。“害虫防治是果农最头疼的问题,也是我们科研的起点。”刘小侠说,未来,这一“虫害可控、果园增值、农民增收”的良性模式,将走出黄土高原,惠及更多果园,为乡村振兴注入科技动能。
推广果园绿色防控技术
端午节前,被子垣村生态有机果园里,果树长势喜人,树叶焕然一新。入驻水果科技小院的研究生们正给果农宣传病虫害识别的技巧和绿色防治技术。研究生周鑫教果农如何正确使用诱虫灯防控害虫,研究生李贤淳教果农使用高效引诱技术防治梨小、桃小食心虫……
“他们教的技术操作简单、农民一看就懂,是实实在在的‘田间科技’。”有着40多年农业科技工作经验的蒲县农技专家卢志俊说,“中国农业大学的学生们好啊,为农民提供了零门槛、零费用、零距离的农技服务,让果农不仅实现了‘虫口夺粮’,也实现了‘虫口提质’的跨越。”
为了让果农看到绿色防治技术的好处,水果科技小院还把被子垣村生态果园打造成有机生态果园,为当地果农树立标杆、建立示范园区。他们秉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在被子垣村生态果园创新采用“行间生草、生物天敌、理化诱控”等绿色管理模式,实现“零化肥、零农药”,栽植玉露香梨、蒲香红苹果等120余个新品种,构建“人、草、树、果、虫、鸟”和谐共生的生态体系。“该有机生态果园以建立果品绿色安全生产技术体系为核心目标,推动绿色防控技术标准化。”刘小侠说,“我们计划将这一成熟综合防治体系推广到蒲县周围地区,并在山西全省辐射推广。”
目前,水果科技小院的绿色防治技术成果,已在蒲县范围内进行了大面积的示范和应用推广,带动当地300余户果农应用绿色防控技术,每亩实现增收近2000元。果农们乐呵呵地说,使用了绿色防控技术,虫害少果子好,收入也提高了。
“乡村振兴需要更多入驻水果小院的青年人才,用科技赋能乡村振兴,用科技服务农民增收,真正把论文写在农村大地上。”刘小侠说,一盏灯的光或许微弱,但科学的火种一旦播撒,便能照亮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水果科技小院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