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刘侠 实习生 郑好
5月27日,“万千气象看四川·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平武专场在四川新闻发布厅举行。会上,四川省平武县委副书记、县人民政府县长赵琳介绍了平武县经济社会发展情况。
据悉,平武地处四川盆地西北部,是全球36个生物多样性保护热点地区之一、国家重点生态功能区、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有野生大熊猫335只,被誉为“天下大熊猫第一县”。近年来,平武县通过科技赋能生态保护、推动产学研融合,探索出一条生态价值转化的特色发展之路。
在生物多样性保护领域,平武构建了“科技+多元共治”的创新模式。该县组建全国首个生物多样性保护外部专家智库,与北京大学、中国科学院等20余家科研院所合作建立中国西部首个森林大样地,实施亚洲金猫和雪豹调查等15个科研项目。同时打造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安装100余台实时在线红外智能探测相机,构建人类活动感知预警系统30余套,实现对3131平方公里大熊猫国家公园区域的精准保护。
在产业生态化发展中,平武以科技驱动传统产业升级。林药产业推行“科技+基地+溯源”模式,与省农科院合作推广天麻等多品种轮作,建成2.12万亩示范基地,立体复合种植超5万亩;依托中药材质量溯源服务平台,对12.78万亩基地实现全流程可追溯管理。自然教育领域创新“产学研+生态体验”模式,编制国内首个县级自然教育规划,与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高校共建科研基地,开发29条特色线路和47个自然教育产品,2024年带动直接经济收入2800余万元。
此外,平武在绿色工业领域布局科技赋能赛道,依托河北—平武工业园“飞地”园区,与清华、中国科学院等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吸引京东方、中物材料等162家企业入驻,形成以电子信息为特色的产业集群,园区规上工业总产值四年翻四番。
记者了解到,未来,平武将持续发挥生态优势,以“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为发展目标,持续推动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