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华凌
5月23日,中央宣传思想文化工作领导小组公布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市名单,其中,北京市大兴区获第七届全国文明城区称号。
作为最新一批被命名的全国文明城区,大兴区如何以独特的精神特质,融入城市发展的时代课题,走出一条新时代文明城市创建的“大兴之路”?
大兴区是首都“京南门户”,史称“天下首邑”。据了解,通过文明城市创建工作,该区解决了一大批城市快速发展中遗留下来的各种治理难题,城市面貌焕然一新,上百个社区的基层治理能力得到提升,街面不文明现象降低,居民获得感、幸福感增强,为产业发展涵养势能,转化动能。
大兴区还善于用物质力量赋能文明城市创建。比如,运用科技手段个性化采集全域2000多栋居民楼的群众诉求问卷32.2万余份,经过识别后按楼精准反馈给社区。
大兴区整合了全域党群活动中心、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乡情村史陈列室等1100余处阵地,挖掘属地特色的历史文化,留住城市变迁过程中的宝贵记忆。比如,全国文明村榆垡镇求贤村900多户家庭全部参与“立家训、传家风”活动,遴选出200多封家训书组成壮观的家训墙,代代流传。
同时,大兴区依靠由1个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2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所、582个新时代文明实践点、70个新时代文明实践基地组成的阵地优势,以新国门的高标准探索文明创建之路。
大兴区坚持以基层组织的担当作为融入群众,以用心用情的细致工作建立起180多万名新老大兴人内心的认同感和归属感。近年来,大兴区全面开展“四微”行动,基层党组织以群众有感微实事、社区角落微更新、公共空间微客厅、为民服务微笑脸为切入点。黄村西里社区党支部书记王黎说:“我们的社区工作者可以不需要办公室,因为我们每天的工作不是在居民家里解决问题,就是在去往居民家里准备入户的路上。只有不断地入户,你才能了解居民的诉求,只有不断地满足居民诉求,才能把生人变成熟人,熟人变成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