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力媛 科技日报记者 王春
第十一届中国(上海)国际技术进出口交易会(以下简称上交会)将于6月11日至13日在上海世博展览馆举行,来自全球的近千家企业和机构将展出一批创新成果。5月27日,记者随上交会媒体探营活动,走访多家参展企业,提前领略多项创新技术。
确认“数字身份”是数字化时代不可或缺的一环。上海市数字证书认证中心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上海CA公司”)提供包括上海市法人身份认证、电子印章等数字认证服务,为上海政务服务“全程网办”提供了有力支撑。
除了数字身份,跨境信任等数字信任服务也是数字化转型过程中必须解决的问题。上海CA公司通过数据空间、区块链等技术创新融合,积极探索密码技术与数据安全相结合的创新产品及解决方案。
据介绍,上海CA公司已率先突破数字信任跨境互认。本届上交会上,公司将重点展示境外人员可信身份服务平台——“慧读仪”。该平台已支持近200多个国家的护照、通行证等的识别和验证,上海CA公司基础产品部总监刘镪介绍:“只需将护照放到‘慧读仪’上扫一扫,就能完成身份核验,为境外人员在中国开通银行账户、手机号等提供便利。”
人工智能等技术带来生活便利的同时也暗藏风险。上海计算机软件技术开发中心(以下简称上海软件中心)建成上海市首家生成式人工智能质量检验检测中心,率先布局AI治理与评测体系,并聚焦DeepFake换脸检测与AIGC内容鉴定,构建了图像与视频双模态检测体系,轻松识破AI换脸。
基于deepseek大模型架构,上海软件中心研发出“区块链智能漏洞检测系统”。该系统针对智能合约11类常见漏洞构建检测模型,可精准识别漏洞并自动生成修复方案。此外,上海软件中心打造商用密码领域的“大模型专家”,能精准识别密码算法在不同场景下的性能波动模式与潜在安全漏洞,实现商用密码算法优化升级。
上海软件中心主任蔡立志介绍,根据产业发展,上海软件中心也不断提升在前沿技术领域的“硬核”实力,为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
即将首次参加上交会的香港科技大学上海产教融合中心(以下简称“港科大上海中心”)正致力于加速前沿技术的产业化落地。
“自今年1月22日揭牌以来,我们已与二十多家上海知名科创企业签署合作协议。”港科大上海中心产业负责人于玥介绍。
于玥认为,人才是加速前沿技术转化的重要力量。“因此,产教融合一定是教育领先。首要考虑需要怎样的人才并设计对应课程。”
“港科大上海中心落成启用后,将探索为学生提供全新的学习路径,即让修读指定两年制硕士课程的学生在香港读完一年后,可选择于上海修课一年,在港科大上海中心参与前沿研究、企业实习及创新创业活动。”于玥透露。此外,为培养未来创新者,港科大上海中心还研发了自有教育品牌体系AHEAD,将在上交会上展出。“我们相信,未来竞争力来自以人为本的人工智能技术、创新、设计思维与实践的深度融合。”于玥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