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原武宿零碳机场:“多能互补”助力绿色启航

2025-06-30 21:12:09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韩荣

一进一天地,一轴一山河,建筑风格尽显三晋风骨。这座既承载晋风晋韵文化底蕴,又作为满足年旅客吞吐量达4000万人次的国际性现代化交通枢纽,正是即将落成的太原武宿T3航站楼。

日前,国家发改委公布《绿色低碳先进技术示范项目清单(第二批)》,山西太原武宿零碳机场项目名列其中。什么是零碳机场?背后有何技术支撑?6月27日,科技日报记者采访了相关专家。

用能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零碳机场”是指该机场实现一年内二氧化碳净零排放。具体而言,机场运行需以可再生能源为基础,所排放的二氧化碳可通过碳去除技术来平衡或抵消(碳中和),并达成“零废弃物”。长期以来,机场在解决、减少和降低航空业的环境影响方面发挥了领导作用,零碳机场是民航业整体碳中和实现的第一步。

作为全国首个区域枢纽及省会级零碳机场建设项目,武宿零碳机场项目具体如何实施?

山西航产新能源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白文静指出,“太原武宿零碳机场是综合性系统工程。”他强调,该项目以光伏、中深层地热、空气能等可再生能源综合利用为基石,通过“两源一储一终端”技术路径,驱动用能方式全面绿色转型。

具体来说,项目主要包括零碳电力工程、零碳供冷供热工程、光储直柔(应用太阳能光伏、储能、直流配电和柔性交互四项技术)建筑示范工程、近零碳建筑试点工程、低碳市政建设工程、智慧运营管控6个部分。

其中在近零碳建筑试点工程方面,该项目航站区工程(包括T3航站楼、综合交通中心及停车楼)以国家绿色建筑最高等级“绿建三星”为标准,通过“被动式节能设计+主动式技术措施+再生能源”提升建筑品质;通过优化能源结构,广泛使用清洁和循环资源,采用智能控制系统与能源管理系统等精细化管控方式,实现机场的节能高效运行。

“武宿零碳机场项目聚焦于过程降碳,开创了国内机场在能源、建筑、设施领域全面低碳化改造的先河,是山西省首批通过十部委联合评审的‘国家绿色低碳技术示范工程’。”白文静说。

关键技术研究筑牢安全根基

作为国内首家在飞行区、航站区全域“能装尽装”光伏的机场项目,太原武宿机场项目在光伏敷设过程中积极开展了多项关键技术研究。

白文静介绍,项目组通过科研立项,系统研究了光伏板在机场特殊环境下的安全性,重点评估了其对电磁干扰防护、抗风性能、防眩光措施的影响,以及空侧光伏对飞机起降安全、飞行区调蓄水池光伏板的防鸟需求等关键问题。

值得一提的是,项目组进行的“飞机运行关键区域光伏抗尾流冲击”专项试验,为项目安全推进提供了有力支撑。该试验通过建立发动机尾流模型、风洞刚性试验和实景风速测试,最终确定了能抵御最大尾流冲击的光伏板结构固定方案,确保了机场光伏应用的安全可靠。

记者了解到,武宿零碳机场项目规划建设有108.5兆瓦光伏发电系统、17兆瓦储能电站、200个车网互动充电桩、中深层地热供能系统,以及基于冰浆—热水转换的跨季节冷热调蓄储能池,并配备智慧能碳管理平台,实现能源高效调配,推动机场能源结构向深度低碳化转型。

山西航产集团党委书记、董事长陈阳表示,项目建成达产后,将承接太原机场红线范围内航站区、飞行区的供冷、供热及供电业务,未来可向周边区域辐射。

根据统计,该项目预计光伏年均发电量可达约1.2亿千瓦时,集中供热面积约98.9万平方米、集中供冷面积约69.4万平方米,年总降碳量达11.82万吨二氧化碳,相当于种植657万棵树木的固碳效果,可增加森林面积7880万平方米。

陈阳表示,通过技术创新整合,项目将探索“近零碳”运行模式,不仅助力山西交通强省建设,更推动我国民航业实现向“双碳”目标的关键跨越,未来可向周边区域输出绿色低碳能源。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