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吴叶凡
斩获18枚金牌的运动员、接诊超20万人次的乡村医生、在多项技能竞赛中夺冠的全国技术能手……残疾人的人生有多少种可能?6月30日,国新办举行“新征程上的奋斗者”中外记者见面会,来自各行各业的全国自强模范代表来到现场,讲述他们的奋斗故事,诠释不设限的人生。
扶婷是一位曾获多枚金牌的残疾人运动员。如今她是湘潭大学公共管理学院的一位老师,同时也是一名兼职律师。多年来,变的是职业身份,不变的是她不服输的拼搏精神。
3岁时,一场车祸让扶婷失去了右臂。13岁那年,她被发掘成为一名残疾人游泳运动员。但因为个头小,力量弱,扶婷一度处于被淘汰的边缘。
“面对这个情况,我别无选择,只有一个字,那就是练。”扶婷回忆,即使是发高烧,她也没有停下训练。“正是坚持与奋斗,让我不断突破身体极限,刷新自己的成绩。”她说。
如今,作为兼职律师,扶婷带领30名律师投身于公益法律服务,把法律知识送到残疾人身边。“我坚信,一只手臂也可以守护正义的天平。”扶婷说。
同样失去右臂的,还有江西省吉安市青原区新圩镇新圩村独臂乡村医生陈桂平。从1996年背起药箱至今,29年间,他穿梭在乡间小路上行医,骑行超过12万公里,骑坏了16辆自行车。
行医之初,不少患者都有顾虑,担心独臂医生扎不好针。“为此,我在医院买来注射器,在自己的手臂、脚背上反复练习。”经过无数次的尝试和改进,陈桂平用行动打消了患者的疑虑。“后来他们都很放心,主动选我来打针,这是对我最大的肯定。”他骄傲地说。
29年来,陈桂平累计接诊超20万人次,给困难群众和孤残老人看病时,医药费总是能免则免。他还资助了260名困难学生。陈桂平用一只手实现了自我价值,也为乡亲们撑起了一把“守护伞”。
从“自助”到“助人”,浙江省平湖市景兴包装材料有限公司副主任陈良杰也是代表之一。他患有先天性听力残疾,却始终怀着“要像健听人一样生活”的信念。
在浙江金融职业学院求学期间,陈良杰努力钻研文本处理技术,不断增强自己的专业技能,毕业后成了一名制图员。从参加公司举办的计算机技能大赛,到参与国内外残疾人职业技能大赛,陈良杰不断挑战自我,实现一个又一个的突破。
2023年,陈良杰代表中国参加第十届国际残疾人职业技能竞赛。在赛场上,题目从赛前公布的4页纸变成了7页纸,文字也从英文变成了法文。面对突发情况,陈良杰沉着冷静应对,靠着每分钟340个字的打字速度完成复杂的排版设计,最终提前50分钟完赛,以近乎完美的复刻度获得了金牌。
近些年,陈良杰逐渐成长为部门主管、副主任。在工作中,陈良杰帮助公司120多名残疾人员工提升职业技能,引领他们树立信心、激发潜能。“最近几年,我的工作室培养了数十名残疾人员工,他们都获得了中高级职业技能证书。”陈良杰自豪地说。
从浙江小山村走到国际赛场大舞台,陈良杰走的每一步都充满挑战。但也正是这些挑战,让他变得更加坚韧自信。“未来,我也会继续用自身的经历,激励更多的残疾人朋友勇敢去追梦,让我们都能通过劳动实现人生价值。”陈良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