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庆杏南油田创新“防+治”模式 解锁高效开发新密码

2025-07-01 10:37:17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通讯员 裴宇

7月1日,记者从大庆油田杏南油田获悉,历时3年,该油田的套损井整治行动取得了阶段性胜利,待修井数量较2020年下降40%以上,累计恢复产油3.7万余吨。

油井套管好比人体皮肤,是保护井筒的外壳。随着开发时间的增长,杏南油田受泥岩吸水蠕变与膨胀、油层出砂、固井质量等诸多因素影响,油、水井套管变形、损坏日趋加剧,每年因套损影响的产量达数万吨。套损井如同一层厚厚的“茧”,严重“束缚”着油田稳产和成本管控,治理工作刻不容缓。

套损井治理一直是难啃的“硬骨头”。“首先是筛查难。由于套管深埋地下,只能通过油水井作业的方式来了解其健康情况。套损井容易‘传染’,如果不提早治疗,会导致周边井相应层段产生套损,而这些新的套损井又会影响其他周边井。”杏南油田技术人员白玉果说。

为了及时准确地掌握套损情况,技术人员运用大数据分析的方法,以区块的地质、开发、工程三方面数据为基础,研发了“套损防控预警系统”,综合评判套损风险,预测套损井。

同时,为了及时发现注入异常井,将套损风险控制在“萌芽”状态,技术人员高效利用套损预防信息化管理平台,构建分级管理、分类治理的注入异常井管理服务网络,实现信息实时共享、准确高效,做到异常井发现及时率达到100%。

套损治理七分在防、三分在治。为积极寻求破“茧”之法,技术人员推行“大修恢复井筒完整性,长效隔采恢复产量,重点区域加强防腐配套”的套损井防治技术体系,注重在管理上创新运行模式,在技术上精准施策。

在治理工序上,技术人员经过多次现场试验研发出快速找漏工艺技术,利用流量、温度、压力、磁定位、自然伽玛5项参数,精准测出套管漏失位置。2025年年初以来,杏南油田采用“五参数找漏法”找漏39井次,平均占时4小时。

为了避免“就套损治套损、就单井治单井”,在套损井治理过程中,技术人员还转变工作思路,突出井组注采系统完善,以此提升采收率,提高动用程度,实现了从单井治理转向井组治理,由单井恢复过渡到注采系统统一恢复,以“防”促“治”,由点带面、盘活一片,解锁了高效开发模式。

(受访单位供图)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