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装上“中国芯”  破译“中国胃”密码

2025-07-02 19:46:31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7月2日,记者获悉,由北京沃德辰龙生物科技股份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沃德辰龙)自主选育的优秀肉鸡品种沃德188-3培育成功。

中国的鸡肉消费需求多元,随着国人餐桌上的鸡翅、鸡爪需求日益增长,国外种源长期主导市场的“卡脖子”困境亟待突破。

“过去,我国白羽肉鸡种源长期依赖进口,国外品种占据市场90%以上份额,不仅成本高,更面临育种方向与国内消费需求脱节的问题。”沃德辰龙副总裁、沃德家禽研究院院长吴桂琴的话语中,透露着曾经的产业隐痛。

为此,国家畜禽种业“肉鸡破难题”阵型企业沃德辰龙以基因组育种技术与智能化信息技术为双引擎,构建起中国特色商业化育种体系,研发首款国产白羽肉鸡专用中密度液相SNP芯片(单核苷酸多态性芯片),搭建基因组选择平台,使核心群遗传进展提升3-5倍;建立“核心群—扩繁群—商品群”全链条数据追踪体系。

2021年,由沃德辰龙自主选育的快大型白羽肉鸡品种沃德188通过国家审定,打破国外种源垄断。

“中国的鸡肉消费极具特色,国外以鸡胸肉为主的消费结构,与我国‘重副产品’的需求差异显著。”吴桂琴指出,这种差异催生了独特的育种逻辑——国外品种追求“胸肉率最大化”,而我国自主育种则以“产业链价值最大化”为核心,聚焦“制种成本低、收益最大化、性价比最高”的目标。

数据显示,国内鸡爪价格是美国、加拿大等地的1.9-2.3倍,而鸡胸肉价格仅为美国的20%左右,这种价格倒挂曾导致我国肉鸡产业链价值失衡,而自主品种的培育正是破解这一困局的关键。

据介绍,沃德188-3作为最新迭代品种,将“中国定制”“适合中国市场的优秀肉鸡品种”理念融入育种目标。经上百批次跨维度测试,该品种构建了品种、日龄、营养、体重、料比、品质的平衡模型,相较进口品种,每只鸡可为产业链多创造2元价值。按我国年产80亿只白羽肉鸡计算,这意味着每年可多创造上百亿元社会价值。更重要的是,其“四大多小”即大胃、大爪、大翅、大脚,小胸的体型特征,适配国内卤制、烧烤、休闲食品等多元化加工场景,推动产业链从“养殖端”到“消费端”的高效转化。

在农业农村部蛋肉鸡育种与繁殖重点实验室,沃德辰龙构建的现代化育种体系正在加速释放创新效能。“我们不仅掌握育种核心技术,更打造了从原种到商品代(专门用于终端肉品生产的肉鸡代次)到餐桌的产业体系。”吴桂琴介绍,企业已在北京、山东布局现代化育种产业园、种鸡产业园和鸡肉食品产业园,形成“育、繁、推、消”一体化全产业链模式。

(受访者供图)

责任编辑:冷媚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