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朱虹 李丽云
“今天我们的蓝靛果在盒马鲜生上线,并在北京线下店同期上架,它的价格比蓝莓还高出许多,成了响当当的‘蓝宝石’。”7月2日,在黑龙江省寒地龙果•蓝靛果产研融合发展大会上,东北农业大学寒地小浆果开发利用国家地方联合工程研究中心主任霍俊伟教授与参会专家分享了这一好消息,蓝靛果从寒地走向高端零售市场,也意味着这颗寒地浆果以全新的姿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霍俊伟教授历经26年,让蓝靛果实现了从“野果”到“优种”的华丽转身,并育成了我国首个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小浆果。“人们在市面上购买的大部分小浆果,比如蓝莓、蔓越莓都是国外品种。”霍俊伟表示,“蓝靛果富含多种氨基酸及微量元素,尤其花青素含量极为丰富,约为蓝莓的10倍,具有很高的营养、医疗保健价值。”让更多人认识并品尝到中国自己的小浆果是霍俊伟最大的心愿。
在此次发展大会上,霍俊伟见到了曙光。
“蓝靛果已被纳入《2025年黑龙江省经济作物产业发展工作要点》。”黑龙江省农业农村厅总农艺师马晓非表示,作为寒地特色农业的“黄金产业”,蓝靛果凭借独特优势,已入选黑龙江省“九珍十八品”。未来,黑龙江将加大科技创新力度,强化政策扶持与资金投入,通过建设标准化示范基地、培育龙头企业、推广“基地+企业”模式,全力打造蓝靛果产业的标准化、规模化、品牌化发展新格局。
在签约环节,中国蓝靛果龙头种植及育种企业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分别与盒马鲜生供应商和宾县纵成蓝靛果种植合作社达成战略合作。哈尔滨森莓园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高云丽介绍,此次与盒马鲜生供应商签订采购协议,打开了蓝靛果高端市场通道;与宾县纵成蓝靛果种植合作社签订果实收购协议,则为种植户吃下“定心丸”。这种“科研+企业+渠道+农户”的深度融合模式,打通了从实验室到生产线、从田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条,为产业发展注入强劲动力。
目前,霍俊伟团队建成国内最大的蓝靛果种质资源库,保存200余份珍贵种质,并在国家葡萄产业技术体系蓝靛果哈尔滨综合试验站、黑龙江省寒地浆果产业技术协同创新推广体系、“十四五”国家重点研发项目“寒地特色果树产业关键技术研究与应用示范”的支持下,研发了全产业链技术体系,涵盖育种、栽培、采收、贮藏及加工等环节。霍俊伟表示:“蓝靛果品种和栽培技术体系完备,科技成果已成熟,可复制、可推广,在鲜果和食品加工领域完全可以实现产业化。”
田间观摩环节,与会代表走进200亩蓝靛果种植示范园,“蓝精灵”果实饱满,挂满枝头。现场还展示了采收机械、高效栽培、立体栽培、间作等先进技术和模式,以及蓝靛果酒、花青素冻干粉、果浆等加工产品。随着科技赋能、产研融合的持续推进,这颗来自黑土地的“蓝色珍宝”,将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为乡村振兴和农业强省建设贡献力量。
(受访单位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