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7月2日,2025“北京超高清视听·行!视听奇境”公共服务主题活动第二站举办。活动由国家广电总局团委、北京市广电局携手策划并呈现,一经亮相就吸引了众多观众打卡拍照。
走进由六面环绕的LED屏幕构建的CAVE沉浸式全景体验空间,观众时而置身古代建筑的瑰丽世界。静静凝视,藻井上的雕饰令人叹为观止。那一条条藻纹,细腻而繁复,仿佛是能工巧匠用最细腻的笔触勾勒而成。它们蜿蜒曲折,相互交织,形成了一幅幅美轮美奂的图案。
观众时而又穿越到神秘遥远的古蜀国,造型奇特的青铜面具背后隐藏着无尽的秘密,精美的纹饰线条流畅自然,展现出古蜀工匠高超的技艺。当隐于沙海的古蜀遗珍荡开历史尘埃,青铜锈色褪为金色,光辉随器物纹路流转,一场跨越三千年的文明对话就此构筑。
近年来,北京市广电局深入实施《北京市超高清视听先锋行动计划》,积极推动超高清视听端到端全产业链贯通发展,40余个典型应用场景落地商用。
其中,“穹天玉宇——沉浸式中国藻井数字艺术体验空间”被确定为北京市十大超高清视听创新应用场景之一。据了解,该项目团队运用激光扫描、3D建模、三维特效等多媒体技术手段,以高保真数字模型和超高分辨率的表面色彩,实现了对藻井的立体还原,让承载千年文化密码的“藻井”建筑美学得以创新传承。
为了能让观众近距离感受古蜀文明的艺术与工艺之美,项目团队在设计过程中引入集实时感知、智能控制与高精内容渲染于一体的屏幕雷达互动系统,让观众得以实时与珍贵文物进行“亲密接触”。
超高清视听技术的快速发展,正逐步打破传统视听体验的边界,引领观众进入一个更加真实、生动、沉浸式的视听新时代。
从古代建筑到古蜀文明,传统文化在这里焕发出了别样的生机与活力,也让观众在享受视听盛宴的同时,增强了文化自信和民族自豪感。沉浸式空间设计则突破传统影像的单向传播模式,实现了内容传播从“观看”到“参与”的升级,体现了新质生产力下的文化科技融合。
近一年来,北京市广电局积极联动博物馆、大型商超、重大文化活动,为艺术精品插上了科技的翅膀,触达了更多地域、更广人群,以科技为笔、文化为墨,绘就了一幅幅视听盛宴的画卷。
(北京市广电局供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