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美丽河湖保护建设 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2025-07-03 21:55:32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李禾

河畔绿树成荫、花香四溢,河面清澈碧透、白云倒映……位于广东省佛山市的高明河,宛如一条项链串起了滨荷Park生态文创园、沙寮村等滨水景区和古村落;水生动植物约70种,国家一级野生保护动物鼋在高明河流域栖息繁衍;涌泉广场、飞鸟浮岛和智湖公园等亲水空间,以水为脉,促进高明河沿岸经济高质量发展。

然而,随着工业化与城市化加速推进,受流域内生活、工业、农业等污染集中排放的影响,高明河曾经水质急剧恶化、河道淤积严重,部分支流水质为劣Ⅴ类,严重影响了周边居民的生活质量和城市的发展。经水污染治理、水生态修复等,高明河迎来了“蝶变”。

在生态环境部近日发布的“美丽河湖优秀案例”中,高明河显得尤为突出。

美丽河湖是建设美丽中国的重点领域。今年5月,生态环境部等7部门印发了《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行动方案(2025-2027年)》。

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以改善水生态环境质量为重点,通过系统性治理、制度创新与多元协同,实现水资源高效利用、水环境质量提升、水生态功能恢复的有机统一,打造“河畅、水清、岸绿、景美”的生态环境,绘就人水和谐新画卷。

生态环境部水生态环境司副司长刘静说,生态环境部等部门组织制定国家层面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清单,共确定2573个河湖水体,基本覆盖我国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生态环境敏感脆弱、社会关注度高的大江大河干流、重要支流和重要湖泊水库。如长江干流6300余公里、黄河干流5400余公里实现全覆盖,重点流域水生态环境保护规划确定的210个重点湖库覆盖90%以上。同时,鼓励地方因地制宜将群众身边的小微水体等纳入保护与建设范围。

中国工程院院士、生态环境部环境规划院研究员王金南说,“十四五”时期,我国水生态环境保护由污染防治为主向水资源、水环境、水生态等流域要素系统治理、统筹推进转变,从“水清”到推动实现“有河有水、有鱼有草、人水和谐”,这为全面推进美丽河湖保护与建设打下了坚实基础。

美丽河湖建设中,科技发挥着支撑作用。伴随着螺旋桨转动的“嗡嗡”声,一架无人机从浏阳河边升起,在河上空迅速移动。湖南省浏阳市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大队执法人员通过屏幕,仔细观看无人机实时传输过来的画面。“搜寻范围太大或比较隐蔽的涉水、涉气环境问题,用无人机能尽快溯源。”执法人员介绍说,无人机的使用,大幅提升了生态环境执法能力、效率和精准度。

浏阳还以12个环境空气自动站、12个水质自动站为基础,精准绘制浏阳全域污染源电子地图,将全市被监管企业,分行业、分类型、分主要污染因子进行排序,精准制定重点监管对象名录,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指导和跟踪监管,构建起了“天上看、地上查、河上巡、网上管”立体化监管机制。生态环境系统人员在手机、电脑等终端登录平台,就能接收污染源超标提醒,及时发现环境风险隐患、精准追溯环境违法行为等。

如今,浏阳河监测断面水质年均保持Ⅱ类、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优良率达100%,浏阳河也入选生态环境部“美丽河湖优秀案例”。

在中国环境科学研究院院长席北斗看来,建设美丽河湖,还需加强水生态环境领域科技创新,重点攻关跨区域、多尺度、多维度的复合型环境污染问题的溯源、调控和协同治理等关键技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应用;深化大数据、智慧感知、人工智能等技术融合,推动美丽河湖监管水平能力提升。

责任编辑:陈可轩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