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借助AI工具,你能不能设计一个污水处理系统?7月6日,为期两天的2025年“科技小学堂”宁夏创新挑战营收官,全区23支乡村学校完成了从构思到实践的精彩蜕变。
在透明塑料瓶改造的三层过滤装置中,底层铺有碎石和细沙,像是给污水设置的“第一道关卡”,将大颗粒杂质拦截;中层塞上了棉花和活性炭,活性炭就像“魔法吸附手”,吸走异味和颜色;顶层放的是纱布,初步过滤污水。孩子们还使用了指纹传感器、PH传感器、液晶显示屏等工具,可实时监测水质状态,出色的创意设计和精彩的答辩讲演令人赞叹。
“科技小学堂”是华为技术有限公司面向中西部偏远地区及乡村学校提供信息科技教育的公益性项目,与本地教育系统、高校等机构合作,共同为乡村学校提供优质项目和课程资源,推动乡村科技教育发展。从2021年至2025年6月,“科技小学堂”项目共在宁夏、江西、河北、甘肃、云南五省(区)60多所偏远地区及乡村学校落地。其中,宁夏已持续推进4年,有29所学校参与。
此次创新挑战营是整个项目的延伸活动之一,以“迷你污水处理系统”为主题,为乡村学生搭建了一个实践与创新的平台,让他们在提升科技思维和数字素养的同时,也关注社会问题的解决。在活动现场,孩子们利用主办方提供的教具器材,在“AI老师”的辅助和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志愿者的指导下,5小时内完成了从方案设计到模型制作的全过程。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当下,人工智能赋能基础教育改革创新已成为不可阻挡的趋势,各地纷纷出台行动方案,加速人工智能技术在中小学多个场景落地。但是,它不应只是城市学生的专属,农村学生也要尽情拥抱。”宁夏大学教师教育学院教授张玲通过对“科技小学堂”学生项目实施前后的数据对比发现,乡村孩子在创造力、合作交流、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及算法思维五个方面均有显著提升。
为进一步提升乡村科技教育教学能力,本次创新挑战营还举办了教师研训活动,加快推进乡村教育数字化与智能化转型。“未来,我们将依托校地企合作模式持续开展活动,让更多乡村孩子的科创梦想照进现实,为科技事业人才储备注入乡村青春力量。”华为中国战略与Marketing部品牌部部长周建国表示。
(科技日报记者 王迎霞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