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合肥骆岗公园:从“城市会客厅”到“超级实验场”的蝶变之路

2025-07-07 15:06:4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通讯员 李亚明

7月1日至3日,在北京举办的第十七届国际交通技术与设备展览会上,合肥市包河区作为唯一城市推介代表,向全球展示了“合肥骆岗公园全空间无人体系创新场景应用”案例,以“全球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示范项目”的突破性实践,向世界展现了包河“创新高地”的硬核实力。

会上,包河区政府副区长霍锦秀以“科技+生态+人文”的复合场景优势为引,向与会嘉宾生动讲述了骆岗公园从“城市会客厅”到“超级实验场”的蝶变之路。

构建“技术-场景-产业”创新闭环

作为全球首个全空间无人体系应用项目,骆岗公园的创新实践以“2+4+6”架构为核心,构建起“天上地下”全域立体的智慧交通网络——“双中心统筹”通过管控中心实现全域智能调度、数据中心汇聚多源数据,为决策提供精准支撑;“四系统协同”推动无人机、无人车、无人船、eVTOL(电动垂直起降飞行器)四大系统联动;“六场景覆盖”深度融合无人巡检、无人物流、无人驾驶客货运等应用,让科技转化真正“可感知、可体验”。

面向全球宣传包河的自动驾驶应用创新实践并非首次。2022年9月,“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园区自动驾驶项目”成功入选全国“第一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多次受到交通运输部和安徽省交通运输厅通报表扬;2023年9月,在北京召开的以“智行其道 驶向未来”为主题的全球可持续交通高峰论坛上,合肥滨湖国家森林公园园区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项目作为优秀试点案例向全国进行推介。

2024年4月23日,在交通运输部公布的第二批智能交通先导应用试点项目(自动驾驶和智能建造方向)名单中,“合肥包河区城市出行服务自动驾驶先导应用试点”赫然在列,成为全国唯一连续入选的区域,标志着包河区通过“技术-场景-产业”闭环模式,实现了从单一园区示范向城市级推广的跨越。

近年来,包河以新质生产力为导向,形成了以金融、创意文化、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软件信息技术为主导,以低空经济、智能机器人为先导的产业发展格局。其中,新能源汽车暨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已形成“整车—关键零部件—设计研发—后市场”完整的产业链条,成为国家级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为交通科技场景落地奠定坚实产业基础。

“未来交通”已从蓝图变为实景

骆岗的实践,是“政府引导、企业主体、市场协同”的生动注脚。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出台政策,企业投入技术、落地场景,市场验证需求、反哺创新,项目已构建起“技术研发—场景验证—产业落地”的完整闭环。

目前,骆岗全空间无人体系已取得多项“全国首个”成果:建成数据共享、高效协同的管控平台,实现全空间态势可视化监管;投运全国首个城市空中交通枢纽港,头部企业合肥合翼航空有限公司取得载人类民用无人驾驶航空器运营合格证等。

如今的骆岗公园,“未来交通”已从蓝图变为实景:无人驾驶观光车穿梭于景区绿道,累计安全运行613天“零事故”,总行驶里程达50424公里,可绕地球1.25圈;无人清扫车覆盖园区90%公共区域,无人售卖车支持“线上下单、车端取货”;无人机巡检保障公园安全、为游客精准配送外卖,无人船实时监测水质……这些场景不仅是技术的展示,更成为合肥市民日常可触的生活图景。更值得关注的是,骆岗经验正从“一园”向“全域”延伸。依托全空间无人体系的技术积累,包河已拓展出“低空+文旅”“低空+汽车”“低空+医疗”等多元应用场景,形成“一核多点”的场景网络,为全国交通科技转化提供了“包河方案”。

“交通科技的未来,在场景中孕育;创新成果的价值,在转化中彰显。”推介会上,包河区向全球发出诚挚邀约:我们愿以更开放的姿态、更务实的举措,与各方携手,以科技为翼、以场景为桥,共同书写“未来交通”的壮丽篇章。

(科技日报记者 洪敬谱 摄)

责任编辑:孙莹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