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食玉米“香”约“北苑路88号” 京郊优品直通市民餐桌

2025-07-07 19:01:10 来源: 科技日报 点击数: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每周六清晨,北京市朝阳区北苑路88号院内,由北京市农业农村局等有关单位指导、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等有关单位主办的市集已是一派热闹景象。这个特色市集自3月22日开集以来,已成为京郊优质农产品直通城市消费者的“黄金窗口”。日前,在该市集开集百天之际,一场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主办的以鲜食玉米为主题的“科技嘉年华”在此上演,既展现了农业科研成果转化活力,更勾勒出乡村振兴的生动图景。

鲜食玉米“组团出道”:科研成果赋能舌尖新体验

市集C位,一排排色泽诱人的鲜食玉米成为绝对主角。北京市平谷区北台头村鲜食玉米博士农场、昌平区鑫逸农场和密云区泰民同丰公司带来的特色优质鲜食玉米品种农科糯336、农科玉368、京紫糯519组成了一支“鲜食玉米明星方阵”。

这些品种由北京市农林科学院玉米研究所(以下简称玉米研究所)、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的育种专家,历经十余年科技攻关育成。

“农科糯336是北京市场占有率超60%的明星品种,一根玉米穗上随机分布着甜、糯两种籽粒,比例为1:3,一口咬下去既能吃到甜粒也能吃到糯粒,甜度与糯度达到黄金比例。”玉米研究所所长、北京市粮食作物创新团队首席专家王荣焕现场科普道。她手中的紫色新品京紫糯519更引人关注,“这款高花青素品种外观呈石榴红色,兼具脆甜糯口感与玫瑰香风味,花青素含量是普通玉米的数倍。”

市集百天:从田间到社区的“消费桥梁”

开集百天来,“北苑路88号”已从最初的农产品集市升级转变成了多功能的农业服务平台。数据显示,市集累计汇聚近300款“京”字号产品,帮助商户搭建数百人规模的社区团购群,举办的多场直播吸引超400万人次参与。

昌平区鑫逸农场负责人郭红介绍,“过去我们只能批发给菜贩,现在会员制模式让复购率提升至60%。”她指着展台上的玉米说,“像农科糯336,冬季温室种植的精品穗能卖到20元一根,被消费者抢购一空、供不应求,非常受欢迎。”

市集的“科技属性”不仅体现在产品端。北京市数字农业农村促进中心品牌建设科科长赵浩森透露,市集通过“固定摊位+流动展销”模式,解决了京郊农产品“进城难”问题。“市集让企业直接触达C端,建立会员体系,既满足了市民对新鲜优质农产品的需求,也帮助企业拓宽了产品销路且大幅提升了利润。”他说。

科技赋能农业:市集背后的“创新密码”

市集的火爆,本质上是科技创新与市场需求精准对接的结果。王荣焕道出关键:“我们选育的鲜食玉米品种覆盖甜、糯、甜加糯、香味糯、高叶酸、高花青素、高黄质素、高赖氨酸等多类型,均已通过实施科企合作,实现了大面积产业化推广,满足了消费者多元化需求。”

一些鲜食玉米生产经营主体通过“科研+企业+基地”模式实现订单种植。郭红展示着玉米田的数字化管理平台:“我们农场的鲜食玉米是订单生产模式,从播种到采收有专家团队全程指导,通过选择优质品种、精细管理、病虫害预警系统,使优质穗率提升至85%以上,消费者对我们的产品也是赞不绝口。”

市集现场,科研人员与消费者的互动构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王荣焕手持玉米穗,向市民讲解挑选好吃新鲜玉米的技巧:“认定品种、苞叶绿色鲜嫩、穗柄新鲜不发霉、籽粒饱满有光泽,无失水干瘪,手掐能爆浆。掌握这几招,就能挑到好吃新鲜的玉米。”

(科技日报记者 马爱平 摄)

责任编辑:李梦一

抱歉,您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或开启了浏览器兼容模式,这会影响您正常浏览本网页

您可以进行以下操作:

1.将浏览器切换回极速模式

2.点击下面图标升级或更换您的浏览器

3.暂不升级,继续浏览

继续浏览